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36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1944年,历史学家翦伯赞在《群众》周刊第9卷第21期发表《杜甫研究》一文。其文舛误甚多,曾招致訾议和讥评,尤以杜呈祥《与翦伯赞论〈杜甫研究〉》为代表。这桩学术史上的公案,知者较少且知之不详,故叙其来龙去脉。同时,翦伯赞在此文中的失误,对当下的杜甫研究者而言,亦不乏警示。  相似文献   
92.
杜牧是晚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诗、文、赋方面的创作成就堪称大家,其中以诗歌成就更为突出。咏史诗更是引起了后世人的推崇,但关于其诗歌主旨的理解,可谓聚讼纷纭。本文力图以全新的角度,对其咏史诗再做探讨,本文认为杜牧咏史诗的主旨,要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来分析,与杜牧的理想和心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杜波依斯的介绍及其"双重意识"概念的解释,阐述了美国黑人的内在心理冲突问题和困惑所在.指出杜波依斯"双重意识"的概念是欧洲浪漫主义和美国超验主义的产物,从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两方面讨论了"双重意识"的内涵.指出"双重意识"揭示了黑人性格的二重性和黑人作家的两难抉择.分析了黑人文学作品中出现同化和分离之间的持续张力的原因,强调了杜波依斯提出的"双重意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文章借用西文阐释学理论,去审视清代杜诗学,以期从另一视角对清代杜甫研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当然,阐释学研究范式也并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若机械地用之于杜诗研究,或有其大而无当之嫌,或有其削足适履之弊。因此,文章力图避免直接套用西文阐释学哲学的话语、方法论,而是根据杜甫研究自身的特性,做出超越一般阐释学研究范式局限的选择,进而对清代杜甫研究内涵的丰富性,特别是清人杜诗阐释的客观性追求做出尽可能深入的认识与梳理。  相似文献   
95.
杜甫的七律标志着杜诗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文章首论杜甫七律的时空感;次论杜甫七律的内涵外延以及抒情风格;最后论析杜甫七律的章法与句法.  相似文献   
96.
在以外施人道、内修人格为特征的儒家"仁学"思想模式及以阐发礼乐为目的的儒家诗学观念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时代文化语境下,唐朝的诗坛上升起了两颗现实主义巨星--杜甫与白居易,他们忧民歌吟所抵达的儒家人道主义精神境界的高度是整个封建时代的任何诗人都难与俦比的,他们生命的过程就是各自用忧民歌吟诠释主体道德人格的过程.但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又使同样以仁善为怀的主体道德人格显示出了很大的差异性--"苦身利人"式的平民诗人与"推己及人"式的贵族诗人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即可以通过其忧民歌吟在生存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等层面上透视出来.  相似文献   
97.
充分运用汉译佛经的同源异译经进行比较是研究佛经语言的一种重要方法。《道行般若经》和《大明度经》是两部具有同源关系的异译经,都属于"般若经"系列。《道行般若经》由东汉支谶所译,《大明度经》由三国支谦所译。与《道行般若经》相比,《大明度经》在代词的使用上较为多样化,语气词的使用频率也更高,并删掉了《道行般若经》中原有的某些句子成分,改换了个别句式。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道行般若经》偏向口语化,《大明度经》偏向于文雅化。  相似文献   
98.
杜甫众体皆长,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自己特别中意或者特别用力的主打诗体。早期以当时盛行的五言律诗为主,困守长安和安史之乱时期主要创作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歌行,漂泊西南时期则倾力于七言律诗的诗律探讨,并最终使七律走向了成熟。五律→七古→五古→七律,是杜甫诗体流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99.
孙应鳌乃崛起于西南地区之一代鸿儒,阳明后学发展之又一思想文化高峰。惜其著述散佚隐晦者甚多,有分量之研究成果仍不多见。故多方爬疏史料,搜考遗文,厘清其著述流传之屋略,探赜其学术思想之归趣,分期分批整理出版其撰作,最终则编纂较为完整之《孙应鳌全集》,非特有裨于重新定位评价黔中王门之学术文化贡献,亦可更好地还原凸显明代心学思想世界之地域分布图景。  相似文献   
100.
云梦睡虎地秦简之中关于"都官"的简文达14处之多,而在所知的秦朝时期的史料并没有关于"都官"的记载。秦简中的"都官"并不是中央京师诸卿部门直接下派的部属机构,而是中央政府直接统属。不仅京师有"都官",地方基层政权也有"都官",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地方"都官"秩级虽然不高,但可以与"县"共同行使经济管理的职权;在京师的"都官"秩级有别,职权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