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49篇
统计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爱因斯坦看来,教育的目是为社会培养有责任心的有个性的公民,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听话的机器。爱因斯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让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习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教学理论,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2.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追求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他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和对统一场论的追求中,确立起他的“场”一元论的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和宇宙宗教哲学世界观。爱因斯坦在少年时代形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以朴素实在论哲学的认识论为根据的;爱因斯坦在科学理论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场”一元论的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是以他在对传统哲学认识论的批判性考查中建立的科学认识论为根据的;爱因斯坦宇宙宗教哲学世界观的核心是他的“上帝”概念。爱因斯坦的“上帝”是在他的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实在”的最深刻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的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23.
李曙华 《文史哲》2006,1(2):145-151
尽管爱因斯坦曾有过不同的哲学倾向,但就总体趋向而言,乃是对康德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只是他否定了康德的先验时空观,超越了康德设定的现象与物自身之间的隔绝,并将创造性直觉的能力(“智的直觉”)由上帝归还给了人类。爱因斯坦源于终极关怀和价值自觉的宇宙宗教情感,是其科学信念和内心自由的依据,而这正是其科学原创性的价值之源。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代表了西方正统哲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发展,而与胡塞尔的现象学不谋而合。他一生的生命实践,证明科学创立的过程是实践理性与理论理性统一的过程,这为我们今天探索认知与价值的统一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4.
爱因斯坦以自己做学生和当教师的经验为根据,认为学校应当培养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人生最高目标并能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他反对强制教育,主张“自由行动”和“自我负责”的教育;反对空洞的说教,主张在学生的行动中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启示人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民主教育思想,注重学生创造性心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5.
文章以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马赫、彭加勒、迪昂、奥斯特瓦尔德、皮尔逊以及 2 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爱因斯坦为案例 ,论述了哲人科学家现象和哲人科学家成才的条件 ,以及他们对素质教育的真知灼见。同时 ,结合作者讲授“哲人科学家讲座”课的体会和学生的反映 ,探讨了开设此类课程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26.
进入21世纪,李约瑟难题仍然是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文章从"爱因斯坦与北大擦肩而过"的历史事件出发,分析了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方思维的差异,并进而探讨李约瑟难题的成因。  相似文献   
27.
Einstein算子交模糊控制器及其响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由模糊蕴涵算子Einstein算子交的基于三Ⅰ算法构造的单输入单输出和双输入单输出模糊控制器及其响应函数。结果表明,由该模糊蕴涵算子构造的模糊控制器只具有阶跃响应能力,而不具有函数逼近的泛性。  相似文献   
28.
爱因斯坦与玻尔物理实在观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和玻尔都是实在论者 ,持有物理实在观。爱因斯坦认为物理实在是定域的、可分离的、因果决定论的 ;玻尔则是在量子力学的科学基础上认为物理实在是非定域的、不可分离的、统计决定论的。  相似文献   
29.
爱因斯坦与马尔库塞科技伦理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与马尔库塞,作为20世纪西方社会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具有丰富的科技伦理思想。但由于他们的理论着眼点、思维方式及所处地位的不同,又使他们的思想有很大的差别。相比较而言,爱因斯坦强调的是科学之善,注重的是科学的实证的思维方式,对科学技术持赞美、肯定、积极、乐观的态度;马尔库塞强调的是科学之恶,注重的是哲学的反思的思维方式,对科学技术持批判、否定、消极、悲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30.
本文给出爱因斯坦黎曼流形为常截面曲率流形的一个充要条件,并用此结论得到局部对称的完备爱因斯坦黎曼流形的一个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