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11篇 |
免费 | 78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民族学 | 112篇 |
人口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594篇 |
理论方法论 | 176篇 |
综合类 | 2735篇 |
社会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204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266篇 |
2011年 | 310篇 |
2010年 | 237篇 |
2009年 | 240篇 |
2008年 | 225篇 |
2007年 | 302篇 |
2006年 | 320篇 |
2005年 | 254篇 |
2004年 | 238篇 |
2003年 | 232篇 |
2002年 | 206篇 |
2001年 | 153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程浩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5):134-140
[1]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全编[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621、631.
[2] 王充. 论衡[M]. 北京:中华书局,1983:136.
[3] 何宁. 淮南子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1998:1236.
[4]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5]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1.
[6] 尚学锋,夏德靠. 国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07.
[7] 李零. 丧家狗--我读论语[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8] 程树德. 论语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1990:172.
[9] 许维遹. 吕氏春秋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2009:345.
[10] 司马迁. 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11] 桂馥. 札朴[M]. 北京:中华书局,1992:54.
[12] 杨伯峻. 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0:211.
[13] 王引之. 经义述闻[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385.
[14] 郭锡良. 汉语史论集:增补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22.
[15] 王引之. 经传释词[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0:5.
[16] 孙钦善. 论语本解[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65-66.
[17] 沈玉成. 左传译文[M]. 北京:中华书局,1981.
[17] 《韩非子》校注组,周勋初. 韩非子校注:修订本[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35.
[19] 陆德明. 经典释文[M]. 北京:中华书局,1983:349.
[20] 王素. 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105.
[21] 焦竑. 焦氏笔乘[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18.
[22] 钱穆. 论语新解[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28.
[23] 王聘珍. 大戴礼记解诂[M]. 北京:中华书局,1983:4.
[24] 扬雄. 太玄集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98:171. 相似文献
[2] 王充. 论衡[M]. 北京:中华书局,1983:136.
[3] 何宁. 淮南子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1998:1236.
[4]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5]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1.
[6] 尚学锋,夏德靠. 国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07.
[7] 李零. 丧家狗--我读论语[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8] 程树德. 论语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1990:172.
[9] 许维遹. 吕氏春秋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2009:345.
[10] 司马迁. 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11] 桂馥. 札朴[M]. 北京:中华书局,1992:54.
[12] 杨伯峻. 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0:211.
[13] 王引之. 经义述闻[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385.
[14] 郭锡良. 汉语史论集:增补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22.
[15] 王引之. 经传释词[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0:5.
[16] 孙钦善. 论语本解[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65-66.
[17] 沈玉成. 左传译文[M]. 北京:中华书局,1981.
[17] 《韩非子》校注组,周勋初. 韩非子校注:修订本[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35.
[19] 陆德明. 经典释文[M]. 北京:中华书局,1983:349.
[20] 王素. 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105.
[21] 焦竑. 焦氏笔乘[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18.
[22] 钱穆. 论语新解[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28.
[23] 王聘珍. 大戴礼记解诂[M]. 北京:中华书局,1983:4.
[24] 扬雄. 太玄集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98:171. 相似文献
82.
王毅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5):25-29
《大比丘三千威仪》,旧题“后汉安世高译”,一些学者也把它当作东汉语料来使用,颇值得商榷。从词汇角度考察,《大比丘三千威仪》中“阿闭梨”、“布萨”、“捷椎”、“檀越”、“维那”等佛经译名以及“橙”、“抖擞”、“猛利”、“某甲”、“爬”、“绳床”、“食堂”、“下”、“执作”等普通词语最早见于两晋时译经,未见于东汉三国可靠译经,而部分普通词语亦始见于晋代(或者更晚)中土文献,可见该经中明显存在着具有两晋时代特色的词汇,因而这部经书不可能是东汉译经,其翻译年代不会早于西晋甚至是东晋。 相似文献
83.
谢模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6):84-88
汉末各种文体的发展,并不完全遵循儒学陵替,文风趋华的规律,几种主要的文体发展并不平衡,有的甚至出现文风反向逆动的情况,它们与儒学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显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84.
杨瑞松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8(6):125-131
邹容挪用和混杂日本学者桑原骘藏与梁启超的人种理论界定他心目中的"我族",形成其人种论的基础;他从历史记忆建构的角度,透过打造共同体的"新仇旧恨",亦即"受害者故事",他以"黄帝"为核心的血缘同胞的文明汉族想象,配合建构满人为野蛮残暴凶狠的"他者"的思维模式,尤其是以"受害者故事"的历史记忆所形塑之国族共同体想象模式,可谓对于日后近代中国共同体的想象有持续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5.
薛柏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0,(5)
元初“以儒治国”思想在金元之际提出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 ,在忽必烈时代开始形成 ,其间蒙古统治者的施政方针虽以儒学为主 ,但较为混杂。从元成宗始到仁宗这一时期 ,随着科举取士制度的正式施行 ,元初“以儒治国”思想趋于成熟化 相似文献
86.
李晓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7(5):80-85
东汉在大部分时间内推行的是郡(国)县二级制。对东汉郡国的探讨,可谓理清东汉政区演变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现存的文献资料,以东汉初年荆州刺史部作为具体的考证区域,将其时该刺史部所辖的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等郡的沿革做了通代的详尽考察,使其变迁的分辨率精确到年,为进一步从事东汉政区地理的全面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康金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1):14-19
文章认为,“祖骚宗汉”实质上是元人不满于律赋的偏尚俳偶与文赋的倾于理趣,却又缺少情感或藻彩而提出的一个辞赋革新的口号。在这面旗帜下,元赋作家学习楚辞,宣泄失志之悲,驰骋想象,展开入地升天的描写;也学习汉赋的颂美皇家和铺陈讽谏。这些努力强化了元赋的抒情性和生动性,复兴了古赋的宏大气势,使之获得较高的文学价值,并奠定了明清辞赋以古为主的格局。元赋的不足是思想境界稍欠高迥,也缺少全新的创造。 相似文献
88.
钟仕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113-118
文章从永乐大典本《寒山诗集》的基本情况、关于“山中旧本”的分析和永乐大典本《寒山诗集》的文献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永乐大典本《寒山诗集》所依据的“山中旧本”似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寒山诗版本,因而大典本《寒山诗集》在寒山诗和寒山诗版本源流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略论秦汉时期的历史循环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天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历史循环思想是秦汉时期一种重要的历史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初步形成于战国时期 ,经过秦代这一过渡性阶段 ,在西汉前期完全形成。历史循环思想对汉代史学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并与汉代思想文化及社会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历史循环思想在秦汉时期的形成与流行具有历史必然性 ,其内容包含一定的真理性成分 ,对当时及后来思维方式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0.
许军娥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6)
吴宓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的学术研究领域宽阔,涉及范围很广,在诸如新人文主义、西方文化与西方文学的译介、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研究、诗歌创作与鉴赏理论、外国诗学与诗歌翻译等多个方面,都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对吴宓的学术性文章概况、文学创作概况、出版的专著概况及未刊文章等方面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与述评,无论对于吴宓学术还是对于中国的学术发展,都是一项极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