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53篇
管理学   101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45篇
丛书文集   133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434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10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在对相关研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通过预调查编制公众满意结构调查问卷,对1566名成年人的正式调查表明,我国的公众满意主要包含七个因子:政府形象、社会安全、经济调控、教育就业与保健、人文生态保护、国际参与和民主政治;调查数据显示上述七因子受公众关注的程度存在着差异。研究结果为公众满意的测评内容提供了一个框架,也为公共行政的工作重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2.
彭连清 《西北人口》2008,29(4):77-80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劳动力由中西部地区的农业部门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非农部门,同步实现劳动力的乡城迁移和产业转移,这既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必然结果,也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机制。研究结果表明。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区际劳动力流动日益活跃,劳动力就业结构效应对国民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率呈加强趋势。消除限制区际劳动力流动的各种障碍,进一步增强我国区域问劳动力流动性,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应时之举。  相似文献   
63.
长三角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或制约着经济增长,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绩效是不一样的。文章首先对长三角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动从产出和就业两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测算,然后从结构效应的角度,就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了一般分析和规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三大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十分明显的正相关性,且就三大区域之间的比较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提升速度与初期产业结构水平之间具有负相关性,即三大区域间产业结构存在收敛的趋势。  相似文献   
64.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混合所有制被视为推动国资国企改革的加速器。而混合所有制并非新提法,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已提出混合经济的思想。文章认为当下重提混合所有制是为了巩固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让国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混合所有制不是“国退民进”、或“国进民退”的零和博弈,而是可以实现“国民共进”的正和博弈。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不断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应用正和博弈的思维看待混合所有制改革,采取渐进分类分拆的方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而改革的关键点在于建立规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5.
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战略性转变,农业发展从过去主要受资源约束转向受资源、市场双重约束,并以市场约束为主,为此,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66.
宋代军需供应的商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以粮草为主的军需品供应状况通常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宋代以前,军需供应与传统农业紧密结合。入宋以后,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军事技术的进步、军制的变化以及战事的频繁等一系列因素,致使军需供应脱离了与传统农业的密切联系,转而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日益紧密,出现了军需供应的商品化现象。  相似文献   
67.
杨敏  郑杭生 《社会科学》2007,1(1):134-139
我们处于一个由社会实践的结构性变化引发和加剧差异的时代,改革与和谐是应对差异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最佳选择。对于中国社会变迁过程来说,改革是推进社会实践结构性变化的必要手段,和谐是引导这一变化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随着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中国的改革正式进入了要缩小社会差距的新阶段,我们要超越短期、狭隘、权宜性的观念,促进改革与和谐的长久、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8.
论广义模态结构词的逻辑否定及其依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者通过比较量词结构、认知模态词结构、规范模态词结构三者间的惊人类似,引出了源于本体论之存在或非存在的广义模态结构词的一般逻辑否定算法,从而为从命题模态到系动词模态再到情态动词模态的逻辑否定演算,提供了一种能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9.
张春梅 《阴山学刊》2006,19(3):83-88
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当前,在推进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西部地区面临着许多瓶颈因素的制约,只有通过产业链整合,促进工业内部二元结构的转化;加快制度创新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提升技术能力,促进二元产业层次的融合;发展循环经济,构筑生态工业模式;推进信息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具体措施,才能不断推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0.
饶龙隼 《文史哲》2004,(5):83-89
直到晚周诸子的时代,百家争鸣,言辩盛行。在这种学风影响下,言用制度和志意内涵均有新异的变化。而与之同步,晚周用象形制也发生新变,出现一种新质的用象形态——观念具象。它有三个基本特性:(一)具象不是独立外在的实物,而以物象的寓意为条件,呈现为一种观念属性;(二)用象是自由灵便的,一方面人为因素增强,可以随意地从物类中抽取观念属性,并在不同物类之间建立观念联属,另一方面用象形制的自足自由程度提高;(三)观念属性的凸显,使用象形制脱落礼仪程式之媒介,而完全依赖语言这种媒质,晚周诸子用象的提示语"如"、"若"、"譬"等词,大多从口从言,显示了观念具象的言象媒介情态。就是在观念具象的融介下,言语与志意达至深度沟通,并形成了中国最早的言·象·意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