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6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1.
火作为"元创范畴",在中国哲学的逻辑结构演变中,用以解释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现象,随着其自身系统内外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内涵和形式。明清之际的方以智,在研究元明医学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火运水火"的思想,火成为其哲学逻辑结构的最高范畴,从而丰富了古代本原思想的内容。  相似文献   
212.
陈一壮 《河北学刊》2007,27(1):45-51
17世纪中国杰出的哲学家方以智和19世纪德国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殊途同归地共同构筑了一种辩证的复杂思维方式,以弥补建立在严格遵循形式逻辑规则基础上的经典的简单思维方式的不足。东西文化间的这种交会令人惊异!经典思维方式坚执对立概念的区别、原因与结果间的线性决定关系并局限于在同一个思想层次内展开思维,只能认识机械、被动的对象,而辩证思维方式则实行对立概念的关联、因果之间回归式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连接不同的思想层次进行思维,可能认识能动、有机的主体。东、西方两位大哲不谋而合地把捉到辩证思维方式的核心,从而证实了人类文化精神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213.
揭示女性生存的困境,探寻解放之路,然而却因于男性话语体系而陷于迷惘与无奈之中,这是崛起之初的新时期女性小说的重要特征。文章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剖析了女性小说在视角转换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启蒙意义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14.
<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是对徽州学研究的重大贡献.手札收藏者方用彬是明嘉庆年间歙县文坛艺苑名著一时的作家.对手札作者籍贯进行分类,经统计分析,说明作者多为南直隶(现南京)人,多为微州人,多为歙人,多为方、汪、吴三大姓.反映方用彬同诸亲友在银钱借贷、以物当银、文物交易等经济来往和在诗书画和篆刻等文化方面交流,以及与各方名士的文化交流,反映徽州文化与祖国各地文化的交流.这批手札在研究明代书法、篆刻艺术上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215.
刘智的教论     
清代著名回回伊斯兰学者刘智的三部主要代表作之一《天方典礼》是一部专门论及伊斯兰教的书。在该书的"自序"中,他讲道:"是书也,始著立教之原,中述为教之事,天道五功,人伦五典,穷理尽性之学,修齐治平之训,以及日用寻常、居处、服食之类,皆略述大概,而以婚姻、丧葬终焉。"根据伊斯兰教义家们的观点,伊斯兰教是由信仰、义务和善行三...  相似文献   
216.
李强 《兰州学刊》2011,(3):167-172
北宋开宝六年(973)的一宗"科场舞弊"案,直接催生了科举考试中"殿试"这一考试形式,为之后的科举制度带来深远的影响。案件的主要责任人李昉在事后受到朝廷的处分,这一案件本身也被固化成"历史常识",但是通过对此案的政治文化解读,我们发现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李昉与赵匡胤的矛盾由来已久,作为后周政权重要人物的李昉最初对北宋新政权持不合作态度;开宝六年的"科场舞弊"案更多出自史家们的话语构建,而并非历史上的一宗铁案。通过对这一个案的分析,也会给我们带来历史研究方法论上的启发。  相似文献   
217.
方以智至湖南主要虽是当时外在时局变动所致 ,但是也与他本人早年仰慕湖湘文化有关。他所到湖南之地虽然不多 ,但是留下的史迹与传说却颇具意义。他交往的湖南友人除王夫之外 ,还有石溪、郭都贤等 ,值得系统加以分析。方以智在文学上喜欢《离骚》 ,人格上敬慕屈原 ;因此他在浪游湖南期间撰《屈子论》以追慕屈原 ,晚年更承继觉浪道盛之旨撰《鼎薪》以申孟、庄、屈合一之论。方以智流离湖南而深刻体会《易经》“遁”“节”二卦深义 ,而且进一步深思三世理学与外祖吴应宾三一之学 ,开启了日后三教归《易》的主张。可见流离湖南两年 ,湖湘文化对方以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8.
康熙五十年发生的震惊朝野的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案,方氏家族遭受沉重打击。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得罪,后经宽大处理,因祸得福,官运通达,由昔日家境贫困,又屡困场屋的落拓文士一跃而贵为天子侍从、本朝达官,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种特殊的恩遇并未给他带来心绪的片刻宁静,反而使他陷入了心态失衡的矛盾和痛苦之中:一方面,他极力颂扬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君主善待自己并宽赦方氏族众的皇恩,另一方面,他没有完全挣脱《南山集》案的阴影,心绪凝重,心态极其复杂,如对作《南山集序》的追悔,对亡友戴名世的追念与痛悼,以及对方氏宗祸与自己家祸的无比痛心等。  相似文献   
219.
刘旭 《殷都学刊》2010,31(1):92-98
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意蕴深厚、耐人寻味的小说。他所描写的是一批生活在"人生边上"的非主流社会的上层知识分子。小说以方鸿渐的爱情、事业、婚姻、家庭等人生经历演绎了"围城"这一意象,表现了那个时代中西文化交流、撞击后的畸形社会特征,着重剖析了这些知识分子个性与道德方面的弱点,并从中反映出一个行将崩溃的病态社会的真相,透视了在社会人生重压下主人公的精神受阻,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表达了作者对整个旧时代生活的讽刺和感伤,寓示出人生处处是围城的哲理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