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01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科技德语曾是国际性的科学技术语言,有简洁、客观和信息集中等特性.本文在科技德语的书面语范围内,从语法角度对部分比较有特色的构词法和句型结构进行分析,以利于在科技德语方面进行研究和教学.  相似文献   
32.
In many situations the applied researcher wishes to combine different data sources without knowing the exact link and merging rule. This paper considers different cartographic interpolation methods for interpolating attributes from German employment office districts to German counties and vice versa. In particular, we apply dasymetric weighting as an alternative to simple area weighting, both of which are based on estimated intersection areas. We also present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choice of interpolation method does not matter and confirm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with a simulation study. Our application to German administrative data suggests robustness of estimation results of interpolated attributes with respect to the choice of interpolation method. We provide weighting matrices for regional data sources of the two largest German data producers.  相似文献   
33.
绿党是西欧当代政治格局中具有鲜明个性和富有政治影响力的新型政党。德国绿党是在一系列新社会运动中崛起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德国政治舞台上刮起了一股“绿党”旋风,但由于其组织上的派别林立,政治纲领的理想化和过于激进,曾使绿党陷于被动的境地。深入思考新社会运动对德国绿党的影响将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4.
What was Durkheim doing—in the sense of an intended social action—in writing 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 At least a part of the answer is that Durkheim's project was linguistic—i.e., he was attempting to replace an outworn vocabulary of Cartesian metaphysics with a more Germanic lexicon—one in which simplicity gave way to complexity, the abstract to the concrete, the ideal to the real, deduction to induction, rationalism to empiricism, and so on. To some extent, this was motivated by the superiority—widely acknowledged among intellectuals of the Third Republic—of German science and Protestant scientific education. But an additional motivation was Durkheim's belief that only a real, concrete entity—society as a “thing” (chose)—could provide an object worthy of the veneration of the “new man” of the Republic. Durkheim's attempt to construct a science of social facts was therefore itself subsidiary to another, “higher” purpose—i.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ral authority (real, concrete, complex) adequate to the needs of the Third French Republic. Rather than an end in itself, Durkheim's sociology should thus be seen as a means to other ends—i.e., the “construction” of a particular kind of “fact”—within a specific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相似文献   
35.
从近代史上日本、美国、德国教育的状况,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影响作用——教育发展,人才倍出,经济腾飞,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36.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歌德在中国的接受史与歌德译介和研究的现状。详细地介绍了冯至对歌德研究的贡献;论述了冯至的歌德研究方法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洋为中用”的思想指导;阐述了冯至的歌德研究的学术价值及其社会影响,其中强调,他的研究扩大了歌德研究的范围,增进了我国学术界对歌德的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交给读者以理解歌德的钥匙,使歌德在中国经历第二次普及。因此,如果把五四时代的歌德研究称之为“郭沫若阶段”,那么可以将解放以后的歌德研究称之为“冯至阶段”。世界正处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资本主义消费社会忽视精神文明、追求物质享受、见物不见人的现状,冯至对歌德的人文精神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7.
聂锦芳 《河北学刊》2007,27(4):11-17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表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文本之一,对其思想的准确理解与把握离不开对其写作过程、刊布情形及版本源流等方面所作的考察和辨析,这也是目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本文根据翔实的文献资料和最新研究动态,梳理了这一文本原始手稿的保存和归档情况、从零散刊布到全书出版的过程、《费尔巴哈》一章的不同版本以及MEGA2的编排设想和编排顺序,并阐明了笔者对于文本研究中版本考证与文本解读、思想阐释之间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8.
国内对海涅的研究主要限于他的文学创作,尤其是他的诗歌创作,而忽视了他的哲学思想.本文通过对海涅的专论<论德国宗教与哲学的历史>和其他有关论文的诠释,简要地论述了他的哲学思想.海涅对黑格尔的分析评价富有启发性,打破了我们对黑格尔哲学的某些看法的传统思维定势.本文旨在引起学界对海涅哲学思想的关注.  相似文献   
39.
李秀石 《社会科学》2006,(12):57-64
改善教科书的国际活动以自愿、自律为原则,公正、客观地理解历史,得到多数国家的支持。本文从德国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及民间人士三个角度,考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开展改善教科书的国际交流活动,总结德法、德波两个不同类型的教科书交流模式的实效及意义——消除战争加害国与被害国之间的历史积怨,改善加害国教科书内扭曲的历史认识,以及双方教科书中不利于发展相互友好关系的内容,形成政府主导但有别于政府外交的改善国际关系的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40.
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率先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建立了较完备的工人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这是德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历史传统影响的结果。这一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