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民族学   41篇
丛书文集   427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1571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厉鹗作为浙派宗师,从其诞生至今三百多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广泛研究兴趣.其研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生前至1911年是活跃期;1912年至1979年是沉寂期;1980年以后是繁荣期.在这些时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初步研究成果,但总的来说,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与他在清代诗史上的实际地位极不匹配,我们期待对厉鹗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从龙(蛇)纹、雷神纹、青蛙纹等多种纹身图式分析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3.
李辉英抗战题材长篇小说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辉英是一位身跨现当代地跨大陆与香港两地的抗战小说家,他的抗战长篇小说创作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艺术成就。他全景式地展现了从抗战前到抗战后,从前线到大后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图景,塑造了上至总司令下至普通士兵、群众的人物群像,其中集团军申总司令形象堪称典型,为抗战人物画廊增添了厚实的一笔。他作品中所弘扬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东北作家天然秉传的文学品格并生生不息于中国新文学史册。尽管在思想的穿透力、文本的时代氛围等方面有些许遗憾,但作为一位抗战小说家,李辉英的文学贡献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74.
李曾伯为南宋后期的名臣重将,也是一位重要词人,今存词七卷,计二百余首。其词不屑作莺娇燕呢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然身后事迹几近淹没,今据其文集及相关史料,编排其行年、交游及著述情况,以为知人论世之助。  相似文献   
75.
文章从分析黎族传统体育的特点人手,分别论述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黎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优势和途径,旨在为黎族传统体育如何进入海南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6.
李发模作为贵州本土的乡土诗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贵州诗坛独树一帜。对李发模作品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其现实主义、乡土文学和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批判精神,很少专门研究其文学创作中的酒文化。黔北的酒醇和黔北人的性格,同时也是李发模文学创作中酒文化的源泉。对于出身于黔北的诗人李发模来讲,置身于酿酒文化所形成的氛围、黔北人的精神性格的熏陶,耳濡目染。深切体会到了该地区酒文化的博大精深,精魂灵蕴。黔北的酒以及黔北人的性格无时不撩动他的诗兴,激发他的灵感,写下了许多咏唱黔北地区酒文化的壮丽诗篇。  相似文献   
77.
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在比兴寄托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比前代诗人有很大发展,所以在唐代格律诗中大量用比兴寄托的手法,而且通体专用比兴,力求寄意的深隐与情味的隽永。李商隐在总结前代艺术经验加以开拓的创新方面,卓然自成流派,其诗从情意、辞采和声韵等方面表达了诗的艺术特点,在我国古典诗歌的整个传统中,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78.
文化软实力视野中的“礼义之邦”国家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慧 《齐鲁学刊》2012,(1):11-15
"礼义之邦"的国家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符号与重要象征。礼义之邦国家形象的树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有着共同的价值选择和信仰基础。这一称号是在中国与其他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确立、认定中获得的。礼义之邦国家形象经由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普通民众共同维护与完善。  相似文献   
79.
本文从水的崇拜、传统节日、文身和口头语言民俗等层面,对黎族与南方百越后裔诸民族民俗加以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0.
对李正学的《毛宗岗小说批评研究》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评析,认为李正学的这部论著将理论性与思辨性贯穿全书始终,在动态中彰显了作者历史意识的通识观,并从现代学术的视野指出毛氏理论的不足,在当代毛评研究中可谓别具一格,独具机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