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民族学   41篇
丛书文集   427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1571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镜花缘》是李汝珍在清乾嘉时期写下的作品。书中才女形象群的庞大是前代小说中所罕见的,亦由此集中而明确地反映了作者尚才主智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与当时的汉学学风和李汝珍师友的汉学思想影响以及因其自身的仕途坎坷经历而产生的理想自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2.
里坊是古代都城构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坊之置始于北魏平城,洛阳、邺京沿置。邺南城400余坊,北宋时已不可名状。稽诸石刻,可考证出东魏北齐邺京28里3坊,里、坊置正,分掌管理和治安。城内置坊,城外置村。里承汉制,坊启隋唐,邺京里坊制度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3.
新时期学中,以池莉和余华为代表的两种人生价值取向耐人寻求。池莉的“过日子小说”所显示的是一种寻常生活的意义,是对从前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及其粗鄙生存权利的尊重。而余华的“激情”死亡更多地带有后现代意味,同样对建构多元化世界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唐代女诗人李冶身世及作品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冶被称为“女中诗豪”,其诗也堪称“大历正音”,然其身为女冠,却风情宕逸,与刘长卿、皎然、陆羽、朱放、阎士和等人更是情逾常礼,故历来论者多以“荡”字责之。这位看似放纵自由的女诗人,内心却深感寂寞,她那些深情婉转之作,断肠相思之声,字字都向世人昭示着她对友情的渴望、对爱情的执著。情重则“荡”,“荡”犹不能遣怨,则只有走向世俗抗争之路,其悲剧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  相似文献   
85.
朱熹崇正、重统、尚雅、尊古的文化心态代表了近古时代正统文人的文化心理.朱熹把理一分殊的思想贯穿到文学的领域中,引申出文道一本论.同时,又将传道之文和抒情之诗加以区别,肯定诗歌的价值多重性,提倡一种将直觉和理性相结合的体验诗学.而心性义理不同程度的渗透,则形成了朱熹诗歌的丰富层次和各类文本的独特性.文从道出的观念,又使朱熹的文风趋向平易自然,使其文章呈现出以立意为本而不尚词采的风貌.  相似文献   
86.
李渔剧论的观众立场及其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为李渔戏剧理论的中心是观众 ,围绕观众来探讨剧本的创作、演出、戏剧的功能及其发展等是李渔剧论的最大特色。文章指出 :李渔从观众立场出发提出了“机趣”的戏剧功能观 ,并揭示了观众对戏剧艺术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87.
20世纪夏史与夏文化探索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夏朝,这为中国古代史学家所坚信。然而在近现代一些国内外学者对于夏的存在却发生了怀疑,这样有关夏代历史的探索就因关系到我们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重大问题而具有特殊的学术意义。由于传世文献中有关夏的记载数量少且零碎,并多属后人追记,所以探索夏文化主要依靠考古学来进行。这是继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之后,在古史研究方法论上取得的可喜成就。  相似文献   
88.
许筠诗论的价值,是由朝鲜诗学史的独特地位以及中朝诗论范畴的比较而确定的。其诗论体现在"性情论"、"载道论"、"天机论"、"尚唐论"等方面,这些诗论对后来朝鲜诗论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李大钊成长于燕赵文化的沃土,他的思想品格、个性气质和光辉业绩蕴藏着燕赵文化的优良传统,并且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在升华.燕赵文化孕育了李大钊,李大钊也弘扬发展了燕赵文化.  相似文献   
90.
《全宋诗·黎廷瑞诗》在整理中的标点及校勘尚有若干问题,作为献疑,归纳为15条,以供讨论。其中包括整理时因工作底本(《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芳洲集》)之误,点校者不察,沿袭底本之误而误者,如"铜狄摩"误作"铜狄磨"等,大多属音形相同或相似而误。有标点断句之误者,如《东坡志林》,误作"东坡《志林》";又如杂言体《禽言》中的"衍字"、"字的倒置"以及标点断句之误等。此外,有改动底本未出校者。文中均一一作了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