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61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就性质而言,小刀会起义不过是一次区域性的城市暴动,并不具有全局性影响,但在上海城市变迁的历史上,其影响却不可小觑。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一、它引发了上海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难民潮,此前的华洋分居一变而为华洋杂处;二、华洋杂处以后,界内秩序大乱,于是而有《上海土地章程》的修订,工部局和公董局的次第设立,以及租界内的市政管理体制和社会治安体制的构建;三、它促成了上海城市格局的变化,此后租界日盛,北市(租界)迅速取代南市(老城厢)成为上海城市的中心;四、上海客籍移民构成发生剧烈的变化,江浙商民逐渐取代开埠初期的闽广商民,成为上海移民的主体。小刀会起义后,上海一跃而为全中国最发达、最有生气的城市。  相似文献   
42.
无论是百色起义精神在中国的世代传承,还是统一战线始终作为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邓小平在百色起义中的统战思想的作用价值都是日渐弥坚。其具体体现为:党的领导意识、实事求是意识、异向转化意识、革命宣传意识、联络人心意识、团结共事意识。  相似文献   
43.
1908年河口起义,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云南边疆发动,旨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义举。此事件前后,清廷与法帝国主义围绕查拿镇压革命党人、保护洋人与教士、滇越铁路与法商损失赔偿等问题进行了交涉。中法交涉反映了法国殖民者的强权、清廷的衰弱、双方在镇压人民起义问题上的一致性和晚清中法的矛盾妥协关系。  相似文献   
44.
百色起义前后,在邓小平等人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不仅从组织上建党,建立了一支由少数民族优秀分子组成的党员队伍,而且注重从思想上建党,重视对党员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同时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并严格党纪,建立健全地方党部与支部生活。这一时期广西党建工作成绩卓著,为以后广西革命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山东半岛是黄巾农民起义势头最大的地区。山东半岛深厚的方仙道文化,孕育了《太平经》的诞生。张角利用《太平经》,创立了太平道,同时依据《太平经》和太平道组织了黄巾起义。山东半岛是“太平道”最兴盛、道徒最多的地区,因而能够成为黄巾农民起义势头最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46.
黄花岗起义是孙中山革命过程中一次重要起义,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举行了四次纪念活 动。在革命初期,孙中山着重强调参加黄花岗起义的革命党人勇于牺牲的精神。随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 想体系的不断完善,孙中山先生将三民主义与黄花岗起义纪念相联系,赋予黄花岗起义新的内涵。孙中山对黄花岗起义的纪 念呈现出孙中山军事思想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47.
"消经"日记《正大光明》与普洱马阿洪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普洱马阿洪,名寿清,中国伊斯兰教陕西学派云南籍著名阿洪。在清朝同治年间参加陕西回民起义期间,用“消经”撰写了一本“随军日记”———《正大光明》,简要记录和回忆了那时回民起义的起因、经过、“受抚”谈判的情况、“善后”的安置、义军的活动、开支账目、作者的感想、回民被左宗棠大肆屠杀以及义军悲壮逃难的历史等。本文以普洱马阿洪一生的历史和陕甘回民起义为轴线,以历史事实为基础,根据民间调查、口头传述和文本资料,对普洱马阿洪的生平、著述略作介绍,以期引起更多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48.
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的传统发展模式陷入了困境。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以其特殊用户群、交互式运作和宣传传播黏性等特点将为文学期刊突破边缘化、断层化提供了发展的新契机。本文以《收获》《小说月报》两大传统文学期刊微信公众号为案例,分析文学期刊与新媒体的结合与发展有其必要性及优势,旨在为文学期刊建设精品化、品牌化的新数字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两当起义是习仲勋等老革命家发动和领导的甘肃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因为历史原因,两当起义向有“两当兵变”、“两当兵暴”、“两当暴动”等不同称谓。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考察和这些称谓内涵的分析,应该将这一革命历史事件正名为“两当起义”。对两当起义的遗址变迁做一文献性调查和历史性追溯,可以洞开我们对这一革命事件的认识视野:除起义旧址张家大院外,今杨店乡(杨家店子)两当起义部队驻地旧址,列入两当起义遗址是符合文献载录和历史实际的,具有重要红色文化价值,对丰富两当起义遗址的表现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0.
1907年由徐锡麟、秋瑾领导的"皖浙起义",作为近代东南人民向满清王朝发出的致命一枪,是辛亥革命时期最壮烈、影响最大的起义之一。起义不但在江南地区重创满清的统治,还哺育了东南各省人民的反清意志和革命运动。为缅怀先烈的英雄壮举、弘扬优秀民族传统,2007年7月14日至16日由浙江绍兴市委主办的"皖浙起义暨徐锡麟、秋瑾就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绍兴市绍兴宾馆隆重召开。与会学者分别就"皖浙起义"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与教训及徐锡麟、秋瑾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试图探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为现实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