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87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贫困内涵的认识目前已经由传统的收入低下的一维视角扩展到基于可行能力不足的多维度和缺失维度视角。相应地,在对贫困的成因和减贫措施的研究上面,也经历了从人口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最后到权利和可行能力的视角的转换。基于对现有的关于贫困方面的基本理论的提炼和梳理,本文得出了现有理论对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2.
以山西五台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红色旅游资源目前存在着利用率低且深度挖掘不够,产品结构单一,宣传力度不足,高素质旅游人才奇缺等问题。要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坚持“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在凸显政治工程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加强领导干部的先进性教育,深化群众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多渠道加大红色旅游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03.
皖西大别山地区的贫困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在对皖西大别山地区的致贫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2000年到2007年和2008年到2011年两个阶段的数据,以贫困发生率作为母序列,以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人力因素和社会因素四方面考虑选取的6个指标作为子序列,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8个县(区)的各指标与贫困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确定各因素影响贫困的重要程度以及趋势变化。还分析了可控影响因子与其他因子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关系。结果显示,人力因素与社会因素是皖西大别山区贫困的主要致贫因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4.
采用不同剂量聚丙烯酰胺型保水剂施用在芒果树冠层内,测定对芒果果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的处理果实的长度、宽度、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施用保水剂40g/株、80g/株、120g/株的处理单株平均产量比对照提高2.6%、7.48%和9.03%,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施用保水剂后可以提前收获芒果1~4天,单株果树增加收益1.84~34.12元.总之,聚丙烯酰胺型保水剂在海南山地芒果树的栽培中选用80g/株的量较适合.  相似文献   
105.
陈剑 《民族学刊》2013,4(4):35-53,113-116
近年来国内史前及商周地震考古工作取得系列新发现与新认识,为龙门山地区这个多断裂带和地震多发区的史前地震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方法基础和参考样本。龙门山地区史前地震考古研究应避免"两张皮"的困境,田野工作与整合研究均需要考古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有机融合。龙门山地区史前先民在定居地点选址方面的科学智慧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6.
In recent years , China has a-chieved series of new findings and new understand-ing about seismological archaeology in the prehis-toric and Shang Zhou periods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n important th...  相似文献   
107.
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申报成功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共有18家。经过6年努力,2014年9月,国家级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成功。按照《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及规定,结合目前保护实验区内各区县现状,现阶段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保护一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遗产项目;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旅游相结合的基础设施;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生态景区;扶持一批特色文化保护研究传承宣传展示项目;发展一批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同时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建设保障: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完善配套措施;强化监督问责。  相似文献   
108.
梵净山号称贵州第一佛教名山,在明代就已形成弥勒菩萨道场,被视为与四大名山并列的第五大名山。山中供有弥勒之佛像、菩萨像和比丘像,具足弥勒全部之净土,即兜率净土、人间净土以及道场净土,同时与唯识学(慈氏学)又有殊胜因缘。因而不仅形成提升道德、净化人心、走向解脱的一大庄严神圣的净土世界,而且为天下学人学佛修身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真正的道场。  相似文献   
109.
大凉山诗群将守望人类精神家园作为诗歌理想,以民族文化与人类意识作为诗歌生命的灵魂,由此构筑起他们诗歌独特的诗学品格——卓异、崇高的诗性,多元、深刻的精神文化维度,真实、强烈的诗情和醇美、悠长的诗味。他们以复归文化的姿态跋涉在诗歌复兴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10.
“西山十三家”的三峡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易代之际,李自成余部转移到三峡地区,联合当地武装力量,组建了著名的"西山十三家",又称"夔东十三家".他们继承了李自成时代大顺军的优良传统,坚守民族气节,与清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以自己的生命去实践民族大义;同时,他们保境安民,修养生息,对三峡地区的经济开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顺治二年(1645)到康熙三年(1664),"西山十三家"十数年如一日,战斗于三峡,生息于三峡,辉煌于三峡,颠覆于三峡,表现出浓烈的"三峡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