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8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329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924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何蓉 《社会》2005,25(3):167-186
在资本、商品与信息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的全球化时代,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来自不同社会与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这个时代,并且在保持差异的前提下和谐相处。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全球化时代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改变了物质生活的样貌。但是,“大量传送而无社会中介”的信息未曾将第三世界贫民窟的居民的行为变得像好莱坞电影中的男女主角一样,却使他们感到陌生、吸引、迷惑与无助。实际上,这大概是所有人的困境。在四处流传的信息中包含着如此多样的行为方式,以致于人们只好转过身去,在“某种文化遗产、某种语言、某种…  相似文献   
102.
马克思主义具有理论创新的品质。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创新的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形成了一个执政党建设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赋予了每一个代表以新的内涵 ,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 ,是理论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3.
试论马克思哲学的科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遵循客观性原则,反映人对客观现实世界的服从或符合,强调主客体关系中的客观性,追求社会现象的实然性、必然性。马克思哲学具备了这样的品格,表现在它在批判改造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对社会规律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具有科学真理性。  相似文献   
104.
徐文华 《齐鲁学刊》2003,1(5):121-123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理论过程中,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合理内核。马克思从"市民社会"出发,开始步入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的真实面目,寻找社会的发展规律,创立了新的、科学的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5.
人的实践联系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决定着对它们关系的认识程度。从唯物史观看,自然是被体验到、被认识到、被意识到和被实践的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认识,有生成演变逻辑。全球生态问题和发展问题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现实基础和必然要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强调人与自然内在同一性,是对马克思自然观的守正创新,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准确概括。  相似文献   
106.
战后20年文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万华 《文史哲》2004,(5):62-68
以"战时8年文学"和"战后20年文学"的思路替代以往的"40年代文学"和"17年文学"的思路,能立足于完整意义上的中国文学,打通原先被分割成"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两种时期"文学间的内在联系。在战后东亚现代性曲折展开的背景下,1945年至60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学,构成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文学各有其流变脉络,战后香港文学在意识形态对峙中开始其文化个性和文学品格的寻求,战后台湾文学突破国民党政治高压,在文学思潮引发的文学传承和转换、创作多元典律的构建等方面呈现出影响中国文学整体格局的重要走脉,战后中国内地文学则开始了原旨意义的延安文学理想和激进实践的延安文学理想间的复杂纠结。这些流变恰恰呈现出战后中国文学的共同性,并从整体上构成了一个进入"民族新文学的自觉自立"前的过渡时期,其蕴含的丰富课题及其实践,初步形成了中国文学分合有致的多元格局;所提供的文学范式,则包含着民族新文学面临政治困境、经济转型、社会变革作出各种应对的历史经验。这种视野中的40年代至60年代的中国文学史,其丰富性和历史传承性,提供了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整合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07.
张春姣 《学术交流》2003,45(2):10-14
马克思在对东方社会理论的研究和对亚细亚生产方式基本特征的揭示过程中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思想。认为社会历史发展道路 ,既是统一的 ,又是多样的 ,马克思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不仅指出了俄国革命道路 ,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关于社会历史进程问题和社会历史尺度问题 ,马克思亦做了辩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8.
《史记》和以往史书的一个很大不同就在于作者在叙事时体现出的民间视角,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个人行为的关注,二是用民间道德评价人物事件,三是"爱奇"的民间趣味。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和作者时代下层社会人士进入到政治决策层的社会现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探讨司马迁如何运用图书文献写《史记》的问题。司马迁利用皇家图书馆的有利条件,秉承家学渊源,有计划地阅读了大量的六经异传和百家之书,并实地考察天下历史地理,成为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在此基础上,他博采经传百家材料,自铸一家之言,写成了《史记》这部史学的宏篇巨制,表现出既善于吸取又长于创造的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110.
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重要时刻,重温这一光辉思想,研究探索其形成发展的历史渊源、理论体系以及科学内涵,对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实现"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