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71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朝鲜王朝前期,在各种庆典及迎接中国使臣的仪式上都要举行盛大的山台傩礼。但自“壬辰倭乱”和“丙子胡乱”之后则逐渐衰退下去,到后期,演变为民间的傩礼都监系统戏。《奉使图》中移动式“曳山台”的出现,为朝鲜山台傩礼变迁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这对韩国戏剧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
泉州传统梨园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因其严格的师承,该剧种保留了许多泉州话的古语特色。通过从梨园戏传统经典剧目入手,全面考察其用韵情况,并与《橐音妙悟》及现代泉州话韵母系统的比较,以期发现泉州方言四五百年间的音变轨迹。  相似文献   
93.
京剧大师程砚秋创造的唱腔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发声方法,开创了旦行演唱艺术的新境界,拓宽了唱腔审美的新视野;唱腔字韵的严格考究,提升了京剧旦行行腔的规范化水平,促进其全面走向历史性成熟;其中折射出的开放意识、博大胸怀和创新精神,成为京剧艺术宝库中最为珍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94.
《儒林外史》描写戏曲演出活动的目的 ,或是为了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 ,或是由此来刻划人物的性格。优伶鲍文卿是小说中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之一 ,作者塑造此形象的目的是将他与一些儒士作对比 ,从而突出读书人的行己无耻。“虽云长篇 ,颇同短制”是《儒林外史》最有特色的结构 ,然而此结构并非独创 ,是对《四声猿》之类的明清杂剧的仿照。《儒林外史》常以人物命运与行为的突转来增强讽刺效果 ,这显然是运用了戏剧性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95.
度脱剧在元、明两代较为繁盛。明代度脱剧数量超过前代,其作者阵营也进一步扩展。明代度脱剧中的主要人物接受度脱时并不是处于困境中,相反,此时他们正处于比较顺利的时期;元杂剧度脱剧剧情模式较为一致,而明度脱剧的情节很难用一种模式概括;元代度脱剧的总体基调是一种对社会、对人生状况的无奈与激愤。明度脱剧的基调逐渐转向冲淡、平和。  相似文献   
96.
在方言分区上,属于"江淮官话"的湖北黄梅方言基本保留了古入声调,但现在也有¨5个较常用的古入声字被"派入"了其他声调,其派入方向与普通话"入派"情形同中有异,与六十多年前赵元任等调查的结果相比,则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97.
中国京剧唱腔音乐从孕育到形成时,具有多种因素。从满、汉民族文化交融这一历史文化背景下去审视京剧的形成,可发现京剧唱腔中融入的满族民间音乐音调色彩。  相似文献   
98.
甘肃环县兴隆山庙会是我国乡村道教庙会的典型代表,文革中曾一度中断,80年代初期恢复,至今再次繁荣,正经历着从宗教型庙会向经济型庙会转变的过程。笔者经过七天的田野调查,从兴隆山庙宇概况、庙会的组织与管理、斋醮仪式以及庙会戏曲等几个方面,展现了一幅多彩的当代乡村庙会文化画卷。  相似文献   
99.
以越剧《王子复仇记》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剧在角色形象的扁平化、追求惩恶扬善和注重伦理道德这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认为改编莎剧《王子复仇记》中的异化实际上是《哈姆雷特》在中国文化中的归化,是可以接受并值得正视和研究的。文章旨在拓宽莎剧批评的思路,在中西戏剧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上寻找更多空间。  相似文献   
100.
稀见戏曲剧种二夹弦源流考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二夹弦是流行于鲁、豫、皖地区的稀见戏曲剧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具个性的文化价值,2008年二夹弦正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界关于其起源问题的探讨虽很热烈,却尚无定论.二夹弦的传统剧目、特色声腔、表演特征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艺术形态,由此入手探究进行研究,考证其起源,梳理其发展脉络,见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征,可辨出二夹弦起源于民间曲艺艺术花鼓丁香,在融合黄河流域的民间音乐以及借鉴吸收其他兄弟剧种艺术养分的基础上,最终于20世纪20年代形成相对成熟的戏曲剧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