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54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当阳,湖北省宜昌市县级市,地处长江中游,属西南方言区。本文就部分方言词,通过声韵对照关系来考查在古汉语中的情况,追溯其本字,借此来了解楚地的民风民俗和汉语的流变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3年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制定的标准,对我省民族地区的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全省、全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提高农民收入难,农村社会保障薄弱,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难,农村城镇化水平低,就业结构转换困难较大,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基础差。  相似文献   
13.
1940年9月至1943年2月,陈诚实际主政湖北。陈诚新湖北建设思想中最深刻最具特点者有五:一是“建设国家,才是我们一贯的目的”之建设目的论。二是“一切建设应以文化建设为先锋”的文化建设先锋观。三是把武汉建设成为中西部之中心城市是新湖北建设的核心构件的发展战略。四是“政府不可侵犯人民应享的权利”的分明系统思想。五是立足抗战现实,新湖北建设从鄂西北着手的务实精神和作风。限于抗战的历史时期,陈诚新湖北建设思想的贯彻与实践仅及鄂西,但省府迁地恩施一派繁荣,鄂西建设得以较好、较快发展,却是最生动的注脚。  相似文献   
14.
晚明以降,东林党议祸至明亡,学术领域内呈现出程朱学与王学的激烈对抗.然而,在其影响下的雅文学演进之脉络却异常清晰,即出现了由吴中到湖北,再到江浙三次重心的转移.这意味着在政治与学术的双重观照下,晚明文学的变轨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矩可循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我国中西部毗邻的湘鄂渝黔边区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例,研究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城镇化现状,分析制约该地区农村城镇化的主要因素,提出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城镇化的对策建议,探索具有中西部地区地域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应用效用论计量湖北森林生态资源基础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在指出有关森林生态资源价值计量及补偿问题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误区及提出森林生态资源价值计量4个重要观点的基础上,对湖北森林生态资源基础价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湖北森林生态资源价值总量为1568.37亿元,年增长量为73.10亿元,其中有形资源年增长量为43.78亿元,无形资源的年增长量为29.32亿元,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价值及增量比大约为1.5∶1。湖北不同类型森林生态资源价值存在着明显差别,由高到低依次为:四旁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等,森林有形生态资源是森林生态资源的物质基础。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是湖北森林生态资源的主体。社会自然经济环境对森林生态资源价值有直接影响,不同年度、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森林生态资源价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至抗战前,湖北人口、耕地面积较前有所增长;农业种植面积、总产量和亩产量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了;农产品的出口增长迅速。湖北以较少的耕地,中等的人力及投入,获得了较好的农业产出水平。从当时来看,湖北农业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面临的艰巨任务,论述了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提出构建湘鄂渝黔边特色旅游区,对于促进和推动该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收集湖北省各市州1994—2004年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分析近10年湖北省区域差异总体水平变化特征和经济差异变化空间特征。同时建立评价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方法,分析湖北省区域经济综合差异状况。得出湖北省中东部与西北、西南经济差异明显的结论。最后探讨区域经济差异与总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区域差异警戒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对湖北省2003年农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性和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物质费用和播种面积是重要的生产投入要素,对产量的贡献基本上为正;(2)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有正有负;(3)各农产品的平均规模经济效果不明显,只有小麦的生产规模经济递增;(4)各种农产品的技术效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棉花、蔬菜、禽肉最高,而水果、生猪最低。最后,得出两点政策建议:一是应克服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调动科研、推广和生产三方面的积极性,使农业科技在今后的农业增长中得到最大的发挥;二是建立新型的经营组织,以解决农业基础技术设施的投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