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6篇
管理学   7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3篇
丛书文集   216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1162篇
社会学   396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ICT投资、互联网普及和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2-2012年我国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进行测算,并基于我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构建了ICT资本投入强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就ICT投资对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ICT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并且主要通过ICT投资促进技术效率提升实现。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只有达到一定互联网普及率时,ICT投资促进技术效率提升的作用才显现,并在高互联网普及率时进一步增强;但在高互联网普及率下,ICT 投资对技术进步存在抑制作用,在全要素生产率层面表现为ICT 投资的促进作用消失。因此,现实的ICT 投资应重视通过信息化管理提升行业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力,以最大化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程度,以深度激发“连接经济”对于释放ICT效能的互补性作用;还应注意配套相应产业政策,以减轻互联网发展对技术进步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92.
介绍了Internet动力学和拓扑特征,分析了引发Internet级联故障的原因,提出了一种简单的Internet级联故障模型(ICFM).仿真实验验证了Internet存在的自组织临界特性,并进一步探讨了该特性可能的成因.该模型将有助于对Internet级联故障的检测和控制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93.
由于互联网信息的不稳定性和多样性,对于如何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将互联网信息纳入现有技术的范围存有诸多困难,在分析互联网信息作为现有技术特征的基础上,该文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将互联网信息界定为现有技术:在公开的时间上,主要应通过建立“豁免网站”名单来确定;在公开方式和地域上,完全可以将互联网信息作为其他的公开方式;在公众可获取性上,应在对互联网信息内容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区别考虑。同时,对于其他特殊情况则应进行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94.
作为网络的“衍生品”,网络新词大量地涌现,并具有与普通词汇不一样的特征。从网络新词产生的主要原因出发,重点考察网络新词另类特性背后蕴涵的修辞动因及效果,为网络词汇提供更深刻的形态描写和修辞解释。  相似文献   
95.
赛博空间作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互联网在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道德问题。赛博空间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但最深层的原因还是和人类道德自律的缺失有关。对经济利益的追逐、社会道德滑坡、法律法规的滞后以及网络技术的不完善,成为赛博空间道德主体自律缺失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从内、外两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网络主体的道德水平,提升网络从业者的工作素养,充分利用网络安全技术的支撑、网络法律法规的威慑、网络道德规范的约束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的引导等手段促使网络主体高度自律。  相似文献   
9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gender matrix of time, arguing for cross-disciplinary consideration of political economy, globalization and technology to achieve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gendered hierarchies of time and the ways in which public/private identifications of social space and time have variously constructed and maintained them. It is argued that women are alienated from their own time, which is identified as most legitimately allocated to the service of others both in the home and at work. The inter-relationship of technologies and gendered identities is explored in relation to public/private divisions and the political-economic and scientific-technological knowledge processes that contribute to upholding them. ICTs reflect these historically established gendered patterns, but international projects such as 'Women on the Net' also demonstrate the capacities of these technologies for disrupting the gender matrix of time through their use by women for women.  相似文献   
97.
This article represents a narrative, 'women and the internet', as a women and technology origin story with a fixed beginning, a contested centre, and an open ending. This article analyses our engagement with this narrative as a pilo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look at women's perceptions of, and relationships to, the internet. Although this story felt like a coherent and persuasive narrative, this was questioned as the outcomes of the pilot study were reflected upon. Women coming to the 'net' led to a reconstruction of the question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in researching gend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begins by describing and deconstructing the motivating story which was brought to this research project. Three genres are introduced-'the webbed utopia', 'flamed out' and 'locked into locality'-which are seen as forming the contested centre of this narrative. While each genre has its own narrative logic, all of them draw on a common tale of historical origins. From each of these perspectives 'Women and the internet' has an ending which is still open, but is rapidly closing. Three questions are then identified which have been raised by analysis: what do we mean by 'access'?; what do we mean by 'the internet'? and 'which women'? The seeming simplicity of these questions disguises serious difficulties which research in this area must address.  相似文献   
98.
网络语言:信息时代的言说方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上获取信息、网上交流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因此 ,信息时代诞生了属于自己的言说方式。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语言的初步考察 ,勾划出这种新兴语言的基本特点 ,并从语言规范化的角度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99.
瞿林东 《河北学刊》2007,27(2):87-91
瞿林东认为,前辈史家在对待史料方面的一些见解、方法和经验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重博闻善择;重分析辨析;重金石之学与二重证据;关注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史料;以及重视历史资料的二重性等五个方面。张连生对“史料”定义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他认为,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它有特定的材料范围,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资料都可以充当的。游彪专就金石文字的史料价值和解读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石文字是其他类型史料所无法替代的珍贵史料,使用者在运用金石文字时必须深入探究金石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蕴。陈述则对网络史料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网络史料具有过去任何史料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容量,可以涵盖实物史料、口碑史料、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等,通过互联网,研究者就如同找到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而且它还具有快速、便捷、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0.
互联网技术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文章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的双面影响,总结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提出了弘扬“慎独”精神,加强道德自律的举措,以期拓宽空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