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8篇
社会学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6 毫秒
31.
走不出男性传统的藩篱--解读《简·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虽然书写了女性的真实体验,弘扬了女性追求自由、反叛夫权的独立意识,但仍在对"性"的理解、对"话语"的把握、以及对"体验"的表述方面明显地流露出对男性话语的心悦诚服,不自觉地认同了男性话语,因此,它始终走不出男性传统的藩篱,不可误读为纯女性主义文本.文章对<简·爱>写作的特点作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32.
《简.爱》是19世纪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塑造了一个新型的女性形象简爱。与之相似的是19世纪法国作家左拉的长篇小说《妇女乐园》中的黛妮丝。通过比较分析简爱和黛妮丝两位女性,揭示此类新女性所具有的异中有同的美好品质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33.
传统与叛逆的平衡:《简·爱》的矛盾性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爱>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描写新型性别意识形态的经典文本,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因其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争取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和平等的意识而被视作叛逆女性的典范.然而,作品本身在向传统观念挑战的同时,又表现出对传统的社会体制、父权意识形态的妥协迎合,作者通过她的作品为女主人公在女性的传统需要与当时的社会体制的矛盾中寻求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34.
简.爱的人格结构是纵深而多重的。要求平等、维护尊严只是其表层的社会人格的体现,而深层宗教人格和审美人格才是她的精神力量的源泉和人性魅力所在。简.爱的三重人格含藏了西方传统文化的三种宝贵质素。从她的宗教人格我们洞悉到真诚的基督教信仰,从她的审美人格我们感觉到浪漫主义激情,从她的社会人格我们看到启蒙主义的社会理想。三重人格相互渗透,构成了完整的个体,这使我们认识到不同时代的优秀文化元素也需要融通共济,才能建构和谐健康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35.
“母亲的缺席”一直是困扰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永恒的母题 ,也是她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们不得不面对的人生磨难。然而 ,母亲的缺席并不就意味着母爱的缺席 ,夏洛蒂在《简·爱》里以一系列母性形象 ,包括神奇的大自然 ,满足了孤女简对母爱的诉求。但母爱本身又远不是简的终极渴望 ,通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感觉到她对母亲身分的厌烦和拒绝  相似文献   
36.
19世纪英国女性的代言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论述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变迁 ,重点介绍了简·奥斯丁 (JaneAusten)和乔治·艾略特(GeorgeEliot)两位杰出的女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长期以来 ,女性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处于男性的支配之下。以 1 9世纪的简·奥斯丁和乔治·艾略特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开始以全新的视角 ,从纯粹女性的角度来探讨女性问题。在她们的作品里 ,女性虽然仍摆脱不了男性社会对她们的影响 ,但已不再是一味地顺从。以作者和其作品中女主人公为代表的女性 ,为使自己能在男性社会争得一席之地 ,开始了强烈的反思 ,并不断地为争取女性的权利摇旗呐喊。  相似文献   
37.
《简·爱》和《呼啸山庄》都是以第一人称进行追述的小说,都是在讲述爱情"寻求"的主题,遵循"失而复得"的模式。简.爱和罗切斯特在相识相恋历经重重磨难之后,最终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希克厉在尘世虽然没能和凯瑟琳在一起,但当死亡降临后,他在死亡这种永恒中和凯瑟琳得到了同一。虽然两位作家作为生活在一起的亲姐妹所处的环境相同,作品里爱情主题模式也相同,但两部小说的情节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两位作家在处理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的安排上大不相同,而这种不同的安排是由于文本的情节复杂程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38.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在某种程度上《简·爱》也是作者的生平写照。小说主人公简·爱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都透着夏洛蒂.勃朗特的影子。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和自尊自强、追求独立平等和纯粹爱情的理想在小说中通过简爱的不懈努力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9.
奥斯丁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生动形象的女性人物,并通过她们表达了自己的女性意识、美满和谐的婚姻观和爱情观,揭示了18和19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本文将就以下三个方面,即女性的现实主义色彩、女性意识和婚姻爱情观,来分析奥斯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相似文献   
40.
论简&#183;爱“他者”身份的潜在意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虽然简·爱是个英国姑娘,但她在西方国家的话语圈内,始终处于非中心的边缘地带;她扮演的东方他者的角色在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东方他者身份的潜在意识。简的这种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盖兹海德舅母家庭的边缘生活地位;2.劳渥德学校的外来者身份;3.对西方中心文化价值观的反抗意识;4.对东方他者身份的化身伯莎的潜在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