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8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33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553篇
理论方法论   113篇
综合类   2143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要学好日语 ,除了掌握其语法知识和必要的词汇量 ,并训练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外 ,还应该了解日本人的语言特性。日语与其他语言相比 ,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朦胧风格。本文列举了日语的几种朦胧表现 ,并对其风格的形成原因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32.
本文通过大量源于中华文化典籍和以中国的人与物为素材的日谚事例 ,来说明日谚的中华文化蕴含具有系统性、集中性和典型性的特征 ,并提出它们形成的主要方法有照搬、改编和融合三种。  相似文献   
33.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李二曲分别从体和用、工夫和本体角度,明确了正统儒学的内涵和外延.他回顾了异端的历史演变,并着重批判了儒学中的异端表现.这对于我们今天阐释儒学的真正精神仍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34.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都是关于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思想。儒家形成了以“仁”为核心 ,以纳“仁”入“礼”的“仁礼学说”为指导的“仁一统”思想 ;道家形成了以“道”为核心 ,以“道论”为指导的“道一统”思想 ,两者关于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哲学基础、前提条件、方式途径等各有所论。儒道文明一统思想对于统一、多民族、全面进步与发展的中国古代历史发挥了重大而深远的作用 ,在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以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中也有望发挥新的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5.
中日文中存在着许多字序逆转的现象。要准确的理解和翻译 ,就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掌握其内在规律。中日文中存在的字序逆转现象不是随意产生的 ,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中日文中字序的逆转现象是两国文化长期交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36.
笔者对文化渗透方法的涵义进行了论述,而且将文化渗透法用于日语教学之中,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在日语教学中应采用文化渗透法的具体实施步骤,既课堂教学分步实施及课外活动实施口语交流实践。  相似文献   
37.
蒲松龄在《聊斋》中积极鼓励士人“弃儒从商” ,但他仍持“右儒左商”的态度 ,“从商”的目的仅仅是士人为了摆脱自身的穷困 ,尔后重新实现“儒业”的理想。蒲松龄主张儒商在经商活动中不失“儒家品德” ,这无疑寄托着作者的理想。《聊斋》中对“儒商”的致富过程叙述过于简略 ,看不到“儒家品德”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这是作者毕生投身举业而缺乏商业活动经历的缘故  相似文献   
38.
如何提高日语语法教学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日语基础教学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应该重视日语语法教学并探讨了语法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及方法。  相似文献   
39.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history of the family" of the past few decades, a revisionist view of the "modern family" has emerged among family theorists in Japan. In spite of the significant merits of this new paradigm, I have argued that the failure of its proponents to addres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esuppositional issues has discouraged a cultural analysis of the modern family. In recent years, one of the foremost theorists to attempt to bring cultural analysis fully into sociological discourse has been Jeffrey Alexander. I have drawn extensively on Alexander's discussion of Durkheim's later thought as the key to a cultural program in the field of sociology. In doing so, I have suggested that one effect of the transition to modern society is the sacralization of what Durkheim termed the "domestic order". Furthermore, in considering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he central emotional axis of the family comes to revolve around either the parent–child bond or the conjugal bond, I have postulated the existence of a "sacred" dyad—in the Durkheimian sense—within the family unit.  相似文献   
40.
甲午战争是中国政治文化演进的重要标界。完整意义上的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文化出现于甲午战后。甲午战争推助了中国政治心态的转换 ,加速了中国政治价值观的革新 ,促成了知识精英政治人格的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