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8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同是一部《庄子》 ,向秀与嵇康有着不同的解读。向秀是面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他试图协调个体与社会、自然与名教的尖锐矛盾 ,在“人间世”里为乱世士人寻找一条安顿心灵和生命的道路。嵇康则是贴近个体生命的诠释 ,他试图通过开掘精神世界的空间 ,于现实社会之上营造自由的人生意境和精神家园 ,进入其中作“逍遥游”。前者是社会现实的需要 ,后者是个体觉醒的必然。两种不同的认识共同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82.
明代名臣刘天和的“植柳六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认为明代名臣刘天和总理河道 ,面临的难题之一是堤岸屡建屡圮。他总结了历代植柳固堤丰富的、生动的经验 ,创始了“植柳六法”。此后明清治河名臣不断继承和发展 ,至今仍有实践意义。“植柳六法”是生物抗洪、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营造优美景观的途径 ,还可供应柳枝资源  相似文献   
83.
康有为早期礼学思想的形成以其早年教育为主要背景,集中体现在《教学通议》一书中,以尊崇《周礼》为其鲜明的特色。康有为早期礼学思想继承了儒家经世致用的政治传统,并孕有近代维新变法的政治因子,是康有为戊戌时期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前提和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84.
在考辨中国本土文化“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康有为将韩非纳入视野。就身份归属而言,康有为有时将韩非视为老子后学,有时又将韩非归为法家。韩非在康有为视界中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身份归属具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韩非思想以法为重心。正因为如此,康有为对法的态度和理解奠定了对韩非的矛盾心态和评价。康有为强调韩非思想与老子、杨朱代表的道家,与荀子代表的儒家以及与申不害、商鞅代表的法家思想具有内在关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5.
嵇康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他独特的文化品格和高洁的人格对唐代诗人影响极大,在时代和社会的作用之下形成了独特的接受现象.对《全唐诗》进行检索和整理,从人际交往、生活乐趣和对《广陵散》三方面考察唐代诗人对嵇康的接受,并尝试分析其接受之原因.  相似文献   
86.
鲁迅和嵇康在精神特质上的相似,已为鲁迅研究者所注视,但其剖析似乎不够翔备。本文试图通过思想的"承传"与"化解"、现实的"挣扎"和"反抗"以及精神的"绝望"和"希望"三个方面,对两位文化奇人作一比较,以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读者了解鲁迅和嵇康,让更多的评论者来揭开鲁迅和嵇康间的深层蕴涵。  相似文献   
87.
在康有为的《大同书》中可以找到贝拉米虚构的新社会的"影子",他们都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主张未来社会的公有制、有计划生产和分配,详尽地设计了未来理想社会中人们的劳动、消费、休息等各个方面的社会制度,都十分关注妇女问题、婚姻问题和儿童教育问题。他们的未来社会理想都是以进化论和天赋自由平等权为理论基础的。可见,在《大同书》中康有为对贝拉米的《回顾》一书有多方面的吸纳与改造。  相似文献   
88.
学《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之际社会政治、名士思想的一面镜子。一方面,嵇康全面的自我表白,既写出了他“越名教而任自然”,放纵情性、不受拘羁的处世原则、交友之道,又表现出他傲岸、倔强的个性;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嵇康的言词中体会到当时黑暗、险恶的政治氛围,以及作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在士人中的威望和影响。然而,嵇康却因此文被司马氏集团残忍杀害。那么,嵇康真的就因为可恶的政治或一己的任性而要与同游于竹林的有着相同旨趣的好友绝交吗?当然不是,而是好友之间通过所谓的绝交来表明自己的心智、向往。  相似文献   
89.
1885-1890年,张荫桓历任驻美国、秘鲁、西班牙公使。归国后,复供职干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光绪皇帝经常召见张荫桓,聆听西方政事、风情。1895年,李鸿章下野,张荫桓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参与处理大清国内政外交重大事情。维新变法时期,与康有为过从甚密。引康氏出入各种重要场合。荐与翁同铄等朝廷显贵相识,将康氏一步一步推到皇帝身边,成为戊戌变法领袖。  相似文献   
90.
作为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谭嗣同对平等的推崇令人注目,正如相同的理论来源决定了两人平等思想的相同性一样,对孟子与庄子的不同偏袒注定了其平等思想的差异性:对平等内涵的界定,康有为利用孟子的性善说与天赋人权论相互印证,将平等说成是人“直隶于天”的天赋权利;借助庄子的破对待与佛教思想融合,谭嗣同将平等理解为不生不灭即微生灭的宇宙状态。对平等内涵的界定隐含着对实现平等途径的理解,康有为在人人自主、独立中关注女子的自主和独立问题,将“男女平等各自独立”视为通往平等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演绎为“毁灭家族”的平等之方;谭嗣同在通而平等中执着于破除对待,在“人我通”中希望“别生种人”达到“通天地万物人我为一身”的平等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