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9篇
  免费   753篇
  国内免费   88篇
管理学   53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213篇
丛书文集   916篇
理论方法论   899篇
综合类   4827篇
社会学   1643篇
统计学   20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680篇
  2013年   1210篇
  2012年   541篇
  2011年   549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460篇
  2007年   500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是人们对财政发展不同阶段的具体认识,公共财政包含在国家财政的内涵之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财政,所以应实行公共财政改革。  相似文献   
62.
甘肃资本市场的发展较为滞后,表现为市场规模狭小,体系不健全,市场行为不规范。这种滞后造成了资本市场的功能缺陷,并由此造成其在推动企业资产重组和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方面作用乏力。因而现阶段,应该从侧重其效用发挥的角度来建设和发展甘肃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63.
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与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盛行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形态。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本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条件和需要关注与重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个基于我国学校教育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  相似文献   
64.
我国有22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其现代化是民族学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小民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就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如何对待小民族的文化、发展与繁荣、民族优惠政策、民族发展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20世纪 50年代文学创作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处境的批判性审视,认为 50年代文学创作的政治化、模式化绝不是个别时期内的个别现象,它受到了五四新文学以来的功利传统、国家政治、作家主体退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对灵动性的追求是小说语言走向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进入 20世纪 80年代,小说语言在诗化的过程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灵动性。如果说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是在和谐的美学理想的统率下营造诗的氛围,在“和谐”的氛围中飘动着一股士大夫式的淡雅、闲适与飘逸之气,显示出特有的灵动性,那么贾平凹、阿城、莫言、何立伟等人则是在语言的锤炼中酿造着诗意,闪现出灵动之美。  相似文献   
67.
英语科技论文写作与国际检索系统收录规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际重要检索系统逐渐导入一系列检索系统的收录规则并以此作为论文检索与收录的标准。国内广大英文科技论文作者应从文题、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以及论文编排规范等方面入手 ,了解并适应新的收录规则以指导英语科技论文的写作  相似文献   
68.
新词是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新词是指通过各种途径新创造出来的词形,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词形,新词的突出特点是“新”。对外来词语的吸收、对方言词语的吸收以及旧词语的复活等是产生新词的主要途径。对新词和生造词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9.
As a result of the growth in out‐of‐wedlock childbearing and union instability, adults contemplating forming a new union are often already parent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ole of children in stepfamily formation, both coresident and not, using the 2,594 respondents in the National Survey of Families and Households who were not living with a partner in 1987/1988. We consider children of the respondent and of the partner, which allows us to examine the determinants of entering a stepfamily. We found that being a coresident father dramatically increases forming a union with a woman with children. Women’s coresidential children reduce women’s odds of forming unions with men who do not have children and increase them for unions with men who do.  相似文献   
70.
This paper examines local authority social workers' decision‐making when considering referrals of children, where the concerns are on the margin of child protection procedures. In doing so, it describes the findings of a qualitative research study undertaken in the policy context of attempts to ‘refocus’ social work practice in the late 1990s and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Data collection involved interviews with social workers and parents in 23 cases. Conclusions are that referrals were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five key factors, specificity, severity, risk, parental accountability and corroboration, the use of which determined whether an initial assessment or an investigation of alleged abuse took place. The analysis builds on previous work in the child protection field, but demonstrates how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factors differs between cases of child concern and cases of child protection. Policy implications concern the complexity of decision‐making in the uncertain context of limited referral information an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simplistic notion of a continuum of abuse is now outdated.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