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顾况,在唐代乃至整个文学史上,都算是最长寿的诗人之一。他享年九十岁,无疾而终。笔者在阅读有关顾况的文献资料时发现,他的长寿与其人生观念、生活习惯、对道教的独特理解、个性气质等,密切相关。而文献中的认识多为揣想附会之词,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相似文献   
22.
荀子天人关系观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的天人关系观是其思想体系的基石,学术界对此的看法和评价也多有分歧。从天的涵义、明于天人之分、知天与不求知天、制天命而用之等方面对荀子这一重要思想作了辨析,希望能更为准确深入地把握其原意。  相似文献   
23.
况周仪墓志铭详细介绍了况周仪的家世,但关于其生父况洵的功名与仕途的记载是错误的。根据科举朱卷、地方志、家谱和个人作品集可以判定:道光二年中进士并官河南按察使的,实际上是况周仪的叔父况澄而非其生父况洵。而对况周仪女婿陈巨来的访谈资料似乎又暗示了况周仪与其叔父况澄复杂的过继关系。  相似文献   
24.
由匡亚明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实是一种侧重从思想的角度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和学科的杰出人物进行评述,并进而深入探讨和揭示中国思想史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总体面貌和内在理论结构体系以及发展演变规律的思想史研究。其研究范围的拓展、理论体系的建构和研究方法的注意从人物的业绩和事功中抽象出思想、注重兼融与交叉以及其独特的评传形式,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5.
中唐啖助、赵匡和陆淳的《春秋》学的主要思想和特点体现在尊经贬传思想、对尊王思想和义理的阐发、疑传和疑经、会通三传与直寻解经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统一 ,构成了他们一致的经学思想 ,体现了与前人不同的治经趋向 ,具有经学转向的意义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况周颐的金元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况周颐是最早较为全面地把金元词抬到词学史前沿位置的词论家,他说“词衰于元”既有程度上的问题也有时间断限的要求;他在金源词独特风格、元词的分期等问题上提出了令人信服的意见;他接受金元词还有着遗民心态的认同、深静词境的体验、学词门径的考虑及文献整理上的要求等一系列原因;他的金元词研究在论述对象上的词学概念的拓展、评论态度上的审美心态的展开、批评方法上的知人论世的落实及艺术精神上的执著精神上给我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27.
满族女诗人匡文留,成长于中国的西部.黄河等西部山水风景成为诗歌抒写的主要对象,那些生活在西部的人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极其多情,西部少数民族风情也在诗歌中得以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28.
成长于甘肃的满族女性诗人匡文留,以其独特的女性意识进行诗歌创作,并以女性视角审视西部。她以满腔炽热情感书写生活于西部大地的女性,给予她们全方位关照,在当代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9.
著名教育家匡亚明同志为南京大学的发展,甚至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作出了积极的、重大的贡献。他立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全局,率先向党和国家领导建言,提出创设一批重点大学的构想;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依靠教师尤其是教授办学;他重视学风和校风建设,为一流大学的建设和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提供重要的精神保证;他在强调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始终坚持勤俭办学;他大力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他强调要把大学办成研究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  相似文献   
30.
况周颐,清末民初的大词人、中国传统词论的集大成终结者。其读书游历期的词,宁静恬和、玲珑易感、心旌难撩淡淡春愁;其困守期的词,梅花之缠绵悱侧独钟、悼失子亡妻之痛、感国耻之伤;其逐臣期的词,晚秋蝉鸣、西风唱晚、浸透血泪;其遗老期的词,遗老郁结、赤子之心、梦想幻灭;其《蕙风词话》的核心美学思想:穆、静、厚、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