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24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李煜、李清照是我国古代婉约派词人中的大家。李煜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真”,他的词一任真情的流露,较少有理性的节制:他前期主要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悟;后期主要写亡国之痛,血泪之情。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最杰出的女词人。她的前期主要写略带苦涩和忧虑的望夫词和对大自然、禽鸟花草的热爱的抒情词;后期主要写的是亡国亡夫的血泪词,这既是词人情感历程的写照,又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相似文献   
62.
20世纪30年代",商资归农"活动遭到了一些社会人士的尖锐批评,骆耕漠、韦东、李龙门为其中的三个代表人物。他们的批判反映了这场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各自的理论依据又不尽相同,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人对当时中国农村出路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63.
李清照与秋瑾分别生活于宋、清两个不同的历史时代,她们都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和超凡的才艺,都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和相似的审美情趣。虽然她们的人生都是悲剧性的,但她们人生悲剧的表现形式却是不同的,李清照是哀婉的秀美,秋瑾是崇高的壮美。究其原因在于她们的个人精神支柱和彼此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相似文献   
64.
"韵"是一种外在形态,更是内在的精神。秦观词从感物、言情两方面体现了"韵"味:得之于内、虚处入神的空灵之韵;重在感发、意在含蓄的清灵之韵。然而秦观词"韵"尚有"无力蔷薇"之不足,与李清照词进行对比论析,可资更好地认识"韵"之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65.
试论李翱的人性论对性二元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翱的人性论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统一了善恶、性情、自然属性和社会道德属性的关系。但是 ,李翱的人性论中包含着善性产生邪情的矛盾 ,正是对这一矛盾的解答引发了宋明性二元论的诞生。宋明性二元论始于张载 ,大成于朱熹 ,是对李翱问题的较为完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66.
《词论》是李清照阐述其词学理念的一篇词学专论。李清照的《词论》,不囿成见,针砭文弊,气势酣畅,语锋犀利,言别人所未敢言,具有创新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体现出一种"神骏"之气。  相似文献   
67.
李大钊与孙中山教育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和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虽然存在某些差异,但却有着更多的共识:他们均有"科教兴国"的战略眼光,把发展国民教育提高到"国本"、"国脉"的高度;从民主平等的理念出发,均主张普及国民教育;他们重视"体、智、德"全面发展,并据此规范了教育目标;他们都主张改革旧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他们的教育理念,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略论李觏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觏长期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吸收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其“立人以善,成善以教”,“提倡兴立学校,重视选择教师”及“教学方法思想”三个方面,对其主要教育思想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69.
李觏与宋初的胡瑗、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同为具有博学通识的一代通儒。通儒的前提条件是对儒学思想的深透把握而又能通经致用,通儒的最高境界是极高明而道中庸,尽精微而致广大。作为一代通儒,李觏对现实问题有特殊的敏感,他的《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等种种策论,体现了变革社会现实的先进思想。《易论》作为其思想基础,同时又有强烈的目的论倾向,“常”与“变”在李觏那里达成了一种辩证和谐;然他更重视“通变疏达”,反对“一本于常”。《礼论》为其思想核心,论述了一个完善社会的制度与秩序之观念;他的“礼”兼具本体论的价值范畴与协调论的功能范畴,因而有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70.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后期的中央集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前 《唐都学刊》2005,21(6):139-143
太平天国后期的中央集权化政策,是与洪秀全试图张扬复辟君主权力的努力相始终的。洪秀全虽然在李秀成等人的帮助下建立起一个运行效果良好的以掌率会议嫁接五军主将集体为内容的权力结构,但他仍然煞费苦心地构建以他的宗族为核心的上帝家庭,使之凌驾于本来行之有效的权力结构之上,试图以此支配以李秀成为首的地方实力派。洪秀全狭窄的气量致使他始终把目光局限在个人权力的张扬这一有限目标上,为此目标的实现,他忽略了维护体制内各要素动态平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