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280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安史之乱中唐将张巡领导的雍睢保卫战 ,以极大的斗争勇气和忘我的牺牲精神 ,抗击数十倍于己的叛军达二十个月 ,有力地阻挡了叛军南进江淮的通道 ,保证了唐王朝钱粮重地免遭破坏 ,不仅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一次典范战例 ,而且 ,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战歌  相似文献   
22.
土地道德的辛勤耕耘者——苇岸散文及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不断驱逐,当代作家对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出他们独特的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苇岸散文所表现出的“土地道德”这一主题应运而生。他通过对“大地的敬畏”、“生态意识的觉醒”、“理想人格的重建”这三大要素的诉求,试图在工业文明的范畴中开掘精神家园。苇岸的散文本质上是对现代文学史上乡土文学的继承,并表现出自己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23.
吴闿生编撰的《晚清四十家诗钞》前二卷专录桐城诗派后期诸子的诗作,凸显了桐城派北传之后围绕吴汝纶渐次形成的"冀州—莲池"诗人群体组合,而其诗学批评在继承桐城诗派"诗文一体"、"熔铸唐宋"的基础上,突出了宗风杜甫的祈向,尤其注重涵容雄奇诗风,反映出时代风云之气在内心深处的激荡。  相似文献   
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学前,注重教学实效性意识的培养;教学中,注重宏观整体与纵向历史性相结合、政治理论性与具体现实性相结合、理论深度性与模式多样性相结合;教学后,注重双向评价,以达到教育教学之目的。  相似文献   
25.
《孤独的哲学》是一部阐发“向未来移民”的哲学的书。“向未来移民”,就是自觉地与旧的传统决裂,变革自己周围的社会,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改变传统、推陈出新、穿越时间的通道、以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向未来移民”,这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6.
依据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证明了现行热学教科书中未予证明的关系式:.所用方法简单明了,具有普通物理的特点,对热学课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7.
行文幽默是刘墉散文的独特品性之一,这有赖于他深得中国现代散文的传统,也有赖于他多元的文化内涵和人道的精神。自由的、宽容的、明智的态度,并通过对日常经验的个人感悟,使刘墉建立了睿智、宽厚而幽默的散文世界。  相似文献   
28.
徐锴对词义引申所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理性认识方面,承继许慎“六书”说,依据本义和借义的关系对假借造字进行分类,启发清代小学家进一步界定假借和引申概念,理顺二者关系;训诂实践方面,在《说文解字系传》“通释”篇中,有意识地申明大量字词的引申义,并对引申的基本途径有所认识,从而启迪后世学者深入探索,最终使引申成为词义运动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29.
贺立华 《齐鲁学刊》2005,(5):94-100
阶级斗争理论于1920年代传入中国后,为1930年代的左翼文学运动和1940年代的延安文艺运动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并成为建国后高歌猛进或急风暴雨般的文艺运动和红色经典文学的理论指南,回望阶级斗争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复杂关系,育助于我们今天对20世纪上半叶的阶级斗争理论和革命文学作出历史的评价和思考。  相似文献   
30.
<报任安书>的写作年代历来有汉武帝太始四年和征和二年两说.徐朔方先生赞同王国维太始四年说并驳斥程金造<从报任安书商榷司马迁的卒年>有关征和二年的观点.分析各种史料,可以看出,徐先生由于在一些地方误读文献,加之忽略了一些历史和生活常识,故而其<补说>并不能够证明<报任安书>写于太始四年,因此赵翼和程金造关于<报任安书>写于征和二年的观点应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