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280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吐蕃时期的禅宗传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藏史载,吐蕃汉印“法诤”后,汉地禅宗败北并被逐出吐蕃,但敦煌藏文禅宗文献表明,至少吐蕃后期,禅宗不仅在活动,还发展出一条藏人的禅宗传承———善知识传承。如何解释史料与史实间的矛盾?吐蕃时期禅宗传承是怎样一种发展样态?禅宗传承的活动区域在哪里?这些问题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认为吐蕃禅宗传承活动的中心区域在藏语称作″玛域″(青海东部之黄河流域),即吐蕃时期称作″宗哥″(讼割)的地方,10世纪以后,该地遂成为后弘期下路弘法传承的策源地。吐蕃禅宗的传播与摩诃衍相关,其弟子虚空藏及再传弟子益西央是吐蕃禅宗系统建设中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32.
清人王文诰的《苏诗总案》是一部完备、详赡的苏轼年谱,详细考论了苏轼一生的出处行藏。同时还首次对苏轼作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编年,成为后来苏轼文集、苏轼词集的编年基础。《总案》在作品编年方面可谓功不可没,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王文诰的一些结论并非无懈可击,而后人往往盲从王氏,一再沿袭其错,故有必要对《总案》进行辨误工作。试举苏轼黄州时期的诗文词各一首,作尝试分析,重新编年,以见《总案》之误。  相似文献   
33.
“傲岸泉石”出自《文心雕龙·序志》篇“赞曰”,其词义涉及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人与物等一系列关系,可以说是全书文论思想的一个浓缩。以往学界对它的解释大致可以归为四种:纵情山水说、高傲隐居说、自然本然说、逍遥自得说,每种说法都有合理之处,亦有不足。结合具体语境考察,可知“傲岸泉石”强调的是审美主体的作用,指的是文学创作时一种逍遥自得的本然状态。它与强调审美客体作用的“江山之助”一起构成了刘勰文学理论的根基。  相似文献   
34.
刘梦初 《唐都学刊》2004,20(1):28-32
刘禹锡贬谪朗州 ,始有意学屈原。其诗文的精神气格、内容体式、抒情手段、文词比兴均深受屈赋影响。刘禹锡是屈原骚怨精神和文学传统的优秀继承者和发扬者。  相似文献   
35.
陈元锋 《文史哲》2002,(4):136-140
由进士高第荐试馆职 ,由馆职选任两制词臣 ,由两制拔擢辅相 ,是宋代文章词学之士的荣显通途。但由进士高科出身的王安石初辞召试馆职 ,再辞集贤校理 ,又辞同修起居注 ,最后径迁知制诰 ,入翰林 ,为辅相。这一系列打破序迁惯例的举动既蕴含王安石的独特个性和政治追求 ,对当时士风亦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36.
尚永亮  洪迎华 《唐都学刊》2003,19(1):128-130
李商隐是一位在唐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其诗歌的整理研究,一直是热门话题,但对其文的整理研究,却冷清了许多。这与其唐代文章大家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刘学锴、余恕诚二君的《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在辑录前人考订补笺的基础上,汇集自己考订、补正的新成果,将李商隐所存之文合为一编,重新整理、编次,在最基本的文献层面为李文研究廓清榛莽,且多有新见,其有功于李商隐研究乃至于整个唐代文史研究者实在多多。  相似文献   
37.
《美国的悲剧》中主人公的人性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国的悲剧》中 ,作者通过主人公为追求金钱、情欲和地位 ,逐步走向堕落 ,最后泯灭人性地杀害女友的故事 ,谴责了贪图享受的极端利己主义 ,揭示了在失去理想信念后 ,面对金钱的腐蚀、情欲的诱惑、政治的操纵 ,个人的奋斗只能带来人性的异化 ,最终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38.
19世纪末开始,随着报纸大量发行,支持报纸商业运作的广告也成为提供信息的重要来源。在各种报纸广告中,刊登最多、篇幅最大、最为醒目的,大概要属香烟和药品的广告。通过选取缅甸华商胡文虎和胡文豹兄弟的虎标永安堂药品为对象,集中探讨了19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新加坡、上海和台湾的几份报纸上药品广告里蕴含的法律知识及其迷思,发现虎标药品的报纸广告,除了和其他药品一样,声称“迅速有效,否则退费”,有一项特别强调的重点,便是用心用力打击其他类似的药品,以树立自家独一无二的地位。虎标药品的“反仿冒”广告,经由“动之以情”、“发之以怒”、“讽刺嘲笑”、“辨清真假”、“诱之以利”、“绳之以法”等形态,倾注打击仿冒的决心,尤其是详细陈述捉拿仿冒者的经过、公开仿冒商号及产品的名字、罗列商标法和刑法对正规产品的保护,为一般消费者提供了基本的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39.
采用举例说明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用社会语言学中的语言变异理论、语言功能理论和语境理论,探析了《美国英语词典》的演变.  相似文献   
40.
以现代风格学的"创作个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论述了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乃是与作家先天和后天修成的个性密切相关的,同时从文学作品的体裁、时代背景、语言等客观因素分类探讨作品风格论,并且认为作品的语言因素将是今后研究作品风格形成论的新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