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1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478篇
社会学   227篇
统计学   2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性理之学"是由"性"、"理"两个内在联系的核心范畴构成的,它虽定型于宋代,其观念则起源于先秦儒学中"生"、"天"、"命"、"德"、"理"等思想内涵。先秦儒家性理学观念的早期形态特点对后世性理之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王新春 《文史哲》2005,(2):34-39
历史上,孔子一直被视为达致最高生命境界的圣人,而实成为生命境界哲学突显后人们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化身。但对其为圣人的所以然,人们的理解往往不一。北宋邵雍即对此有其独特理解。在他的天人之学视野下,孔子之为圣表现在:与大宇宙一体无隔,跻于天地境界;确立妙契春夏秋冬四个昊天生化万物宝藏的、浸润鲜明人文历史理性精神的、成就理想人生的《易》、《书》、《诗》、《春秋》四个宝藏;为“万世之师”,开拓出一种面向千秋万世的人生伟业。  相似文献   
73.
明中后期心学在徽州的流布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一般认为,阳明心学的兴起几乎没有对徽州产生什么影响。这一观点是有违历史事实的。其实,明中后期,徽州这个程朱理学的故乡,也成为王(阳明)、湛(甘泉)心学肆意流布的地域。徽州士民之所以迅速就接纳了心学思想,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与徽州学术思想演变的逻辑进程有关,其二是因为心学思想适应了当时徽州商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4.
隋时,第一位从事《文选》著述的萧该,实有六朝时期重视家学的渊源,但因北魏孝文帝以来文学土壤仍旧较为贫瘠,一时间并未在北方形成《文选》学的兴盛。但此际的江南,特别是江都,因本身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晋王也即后来的炀帝杨广十多年的重视和积极营造,形成了一个在帝京建业凋零、残破之后迅速崛起的经济、文化中心,由此蕴育出了一个以曹宪为核心《文选》学中心。但好景不长,江淮间《文选》学的繁盛并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这些《选》学名家至少在武后初期就已聚散,流寓、充实到北方的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学术圈。以李善为界碑,北方郑、汴间的《文选》学已开始兴盛,因毗邻帝京,人文荟萃,而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甚至在初唐,《文选》就已得到了知识界高层的认同。  相似文献   
75.
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风格,这种倾向会在同一种族群体内部或文化中世代沿袭。文章对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展开了调查研究,发现其学习风格偏好呈多样性的分布模式。整体上,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学习风格更倾向于独立型、实践型、随意型、系统型和群体型。新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偏好既有其民族特征,又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Whereas both the Allais paradox, the first empirical challenge of the classical rationality assumptions, and learning have been the focus of many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no experimental study exists today into learning in the pure context of the Allais paradox. This paper presents such a study. We find that choices converge to expected utility maximization if subjects are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by both thought and experience, but less so when they learn by thought only. To the extent that genuine preferences should be measured with proper learning and incentives, our study gives the first pure demonstration that irrationalities such as in the Allais paradox are less pronounced than often thought. Paul Anand and Stefan Trautmann made helpful comments.  相似文献   
77.
韩国儒家伦理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大量的文献材料分析归纳 ,指出韩国儒家伦理的三大特点 :儒学内化为民族习惯、性理学的理论创造、实学的务实风格。具体说明了不同特点的形成情况、表现、发展前景。强调今天韩国的伦理 ,力图保持优秀儒家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统一。  相似文献   
78.
荆蕙兰  梁俊 《北方论丛》2007,3(3):91-9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中国乡村严重的危机,首先由民间力量发起了一场以救济乡村为直接目标的乡村建设运动,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下,这一建设过程一直持续到抗战时期,平教会在这个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将平教会放到整个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中进行考察,可以探析其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利用各种有利的社会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实验区、乡村建设运动和南京民国政府等方面起到了桥梁、示范、推动和辅助的作用。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平教会是无法实现其参与乡村建设最终目的的。  相似文献   
79.
In an investigation of 418 employees in the Norwegian Postal Service, employees with high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nd high decision authority were found to be better off on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health and organizational outcome variables than employees with low scores on these variables. Decision authority and learning opportunities had specific and independent impact on subjective health,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coping style and organizational outcome variables. There were, however, also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demands,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nd decision authority on subjective health.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nd decision authority were operationalized with a questionnaire, supplemented with questions on the opportunities to learn skills beyond the present job situ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is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dimension for coping with the present day rapid changes in working life, where the objective for many workers will be to broaden their repertoire and competence to increase their flexibility in the labour market.  相似文献   
80.
加强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必须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提高教师健康教育素质,建立大学生体质监控机制,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