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8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91篇
管理学   496篇
民族学   5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923篇
理论方法论   382篇
综合类   4454篇
社会学   301篇
统计学   49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340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518篇
  2012年   594篇
  2011年   561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460篇
  2008年   429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中东油气与中国石油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应是开放和外向型的,其核心思想是“保内争外”,即中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宏观指导和支持;中国石油企业应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坚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直面国际博弈。中东国家油气资源丰富,且与中国关系友好,应是中国石油企业对外开展能源合作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62.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个理论品质的理论基础。实践与理论的矛盾运动、对真理的探求、以及创造崭新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都要求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3.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为最上之团体,具有优先性。“新民”与“新国”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他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  相似文献   
6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化,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既要关注中国现实,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又要与包括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内容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5.
现代性批判是生存实践活动的自我批判,因而是超越认识论的存在论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并不是诉诸于抽象的人本主义应然逻辑,而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现代性问题并不是人类理性迷误的结果,而是人类生存实践活动的产物。所以,扬弃现实异化的可能性及途径是社会生活本身给出的课题,不是站在历史之外所能设定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6.
“总体性”概念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文本中的关键词。卢卡奇首次针对第二国际的教条主义和庸俗的经济决定论提出,并以此来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卢卡奇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就开始从总体性维度来理解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和研究视域,并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本主义转向的先河。二战后,作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萨特,提出了“总体化”概念。他基于存在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哲学诠释促使人本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总体性到总体化概念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同时,我们可以从这一理论发展的走向上,看到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化的逻辑宿命。  相似文献   
67.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独树一帜,曾产生过巨大影响。近年来,学术界对其思想的研究日益聚焦在这一方面,并出现一大批理论成果。目前,国内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理论渊源、内容、贡献和缺陷的认识等方面。阿尔都塞在诸多方面时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都进行了丰富和发展,甚至触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机制问题,但其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初衰”并未真正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68.
本文概叙了入世后中国农业面临的农产品品质 安全性及价格的三重冲击和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着重分析了农产品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论述了分析测试技术和科学仪器的七项重任  相似文献   
69.
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和探讨毛泽东关于科学技术的理论及其实践。其中关于科学技术的特征及其作用的思想是毛泽东的基本科学技术观;关于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的思想是毛泽东科学技术观的核心内容;关于科学技术的方针和政策的思想是毛泽东的科学技术观及其核心内容的具体体现。它们有机地组成了毛泽东关于科学技术的理论及其实践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0.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克服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批判功能方面。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科学技术的价值批判功能,首先应对当代科学技术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其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再次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