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8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91篇
管理学   496篇
民族学   5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923篇
理论方法论   382篇
综合类   4454篇
社会学   301篇
统计学   49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340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518篇
  2012年   594篇
  2011年   561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460篇
  2008年   429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媒介控制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和正式的社会制度对传播媒介与政府的关系,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关系问题的控制。当前,我国面临着媒介技术外来性、受众身份变化、各种势力角逐互联网以及传播者管理能力等问题,产生了种种阻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的现象。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媒介控制要以此为据,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992.
陈涛 《南都学坛》2012,32(4):23-26
秦汉时期,文具制造业开始兴起,毛笔的形制确立并得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笔业持续发展,制作原料不断增加,技术水平逐渐完善,使用范围渐趋广泛。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笔业重心主要在北方黄河流域,但东晋以后,南方地区的制笔业发展明显。  相似文献   
993.
通过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西安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作了分析,针对存在的养老机构建设缓慢,机构养老服务提供不足,机构养老供需失衡,服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了将机构养老作为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将养老机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体系,建立养老机构多渠道建设模式,提升从业服务人员的素质等促进西安市养老机构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94.
对话是一种特定的沟通方式。对话机制强调大众的平等性与参与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在特殊国际国内环境下,需要依托对话机制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对话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程度的客观要求。以对话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以实践作为对话平台,以通俗化作为对话形式,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对话内容而展开。同时需要处理好对话与灌输、对话与学习两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995.
新历史主义者认为,历史是一种想象的诗性结构,历史叙述是一种文学与修辞的建构。福克纳在《押沙龙,押沙龙!》中将历史文本化,突出历史主题的"虚构性"特征,借助时空交错的叙事模式以及个人化的叙事视角等诗性语言结构把"史学"变成了"诗学"。本研究借助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对小说中的叙事特征进行评析,期冀更加准确地把握这位南方作家的历史价值意识,为历史文本的研读提供方法论借鉴。  相似文献   
99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呼唤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实践活动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通过多种途径,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生活的结合。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遵循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先进性和广泛性、基本理论和社会现实、内容深透性和形式有效性、学术研究和普及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小康农村居民进行问卷抽样调查,分析新形势下农民旅游的消费特点,结果表明:小康农村居民的出游意愿十分强烈,出游预算比实际花费明显偏高;接受旅游信息的渠道仍然单一,不同年龄层的农民对旅游的感知差异较大;旅游偏好比较集中,但具有明显的近距离指向性以及经济利益驱动性;对旅游服务和体验的要求增强。因此,政府应提供政策优惠,鼓励农民旅游;企业应开发合适产品,加强旅游宣传,提高接待质量,引导好和服务好农民旅游。  相似文献   
998.
破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的“五个伪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亮 《延边大学学报》2010,43(1):5-9,16
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被理论界再次推动为理论热点的时候,诸多研究方式、研究问题也成为了反思的对象。在当今中国,“不断地向马克思主义求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的一个“共识”。若要真正推进马克恩主义大众化,必须破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存在的“五个伪命题”:马克思主义要不要大众化;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然降低学术性;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看做“静态完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999.
20世纪初叶,在中国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科学民主社会转型之时,梁启超、蔡元培、鲁迅、朱光潜等都大谈美育,构成了一道炫目的学术景观。梁启超提出"趣味主义"人生观,认为美是生活的第一要素;蔡元培主张"以美育代宗教";鲁迅既强调艺术的战斗功能,又提出"发扬真美,以娱人情";朱光潜主张人生的艺术化。他们的主张一方面见出对社会改造的意义,另一方面又见出对社会建设的意义。相比较而言,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育理论更多的是为了建造理想人格;蔡元培的美育理论更多的是为了建设理想社会;而鲁迅的美育理论更多的是为了批判现实社会。他们的思想都体现出与世界先进文化接轨的意义,而且,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兼具理论与实践双重意蕴的科学命题。如果把“大众化”的理解仅仅限定在理论宣传的层面上,仅仅归结为语言表达方式的问题,那么,这种对“大众化”的态度是片面的和肤浅的。从理性、科学解读的角度看,“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实践指导的内在要求。因此,从理论根基、精神实质和问题意识等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对于全面、科学地把握“大众化”这一科学命题的深刻内涵,确保“大众化”实践的路向正确、收获善果,是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