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12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421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从课文的教学取向的角度,对建国以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初中语文教科书所选鲁迅作品加以梳理,探讨在不同时期的主要取向及其变迁.从注重情感体验和文学教育两个层面揭示新课标教材鲁迅作品教学取向的进步意义,并由此对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编制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62.
道家思想对于女性创作和女性人生具有许多积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和谐意识,为女性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包括女人与男人)的和谐以及女性自我身心的和谐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也对当下女性创作的偏颇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同时,女作家也通过自己的创作反过来阐释、丰富了道家文化的内涵,赋予道家思想与时俱进的现代意义,显示了道家文化与本土女性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3.
李永平是早期马来西亚华文作家中独具风格的一位,他的写作指向个体、民族和国家,也指向了语言审美世界的终极.中国原乡、中国母亲、中国文字形成了他的文学世界里三位一体的主题,三者之间的互为代换指涉,既坐实了李永平的文学意识形态,也生出无限空虚怅惘.李永平在其作品中寻找自我认同的同时,也是借"再造语言"来再造中国文化的幻象.在一片后殖民、后现代的论述风潮中,李永平的"文字花园"无异于一场文化身份焦虑症的语言大发作,但地理的分割和政治的分野也终究令他的中国身份陷入乱真而疑真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64.
在中国新文学建设时期,"浙江潮"的贡献突出地反映在基于新文学建设的理论自觉性,担纲组建新文学社团,创建新文学文体等方面,显示了新文学建设的开山之功.这是浙江作家创新精神的生动展示,是地域文化精神的又一次生动张扬.  相似文献   
65.
郁慧娟 《阴山学刊》2006,19(1):12-16
钱钟书先生从文学角度总结心理学中的"同时反衬现象",谓"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诗人体物,早具会心",此一现象可以向多个层面延展,古人面对现实,诸如阔大的空间、混乱的时代、特殊的境遇,而反观自身难堪的遭遇,反衬中的两极壮阔与渺小、贫苦与富贵、才高与命舛,由于一方的存在,另一方会更加凸现,或同时增加彼此的份量.探绎杜诗中"同时反衬"整合出的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境界,从而体味诗人经营诗艺的苦心.  相似文献   
66.
李廣田先生以文藝創作者的思維邏輯,在東西方文化的縱橫座標系內,全面、系統地審視和闡述藝術批評的"四要素","獨樹一幟"地建構屬於他自己的文學理論體系。因此,他的文學理論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系統;顯示著完整、獨異、宏放的特徵。  相似文献   
67.
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特的文学理论尤其是他的“文本”理论独树一帜。他的“文本”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他把“作品”与“文本”加以区分,把“文本”看成动态的生成过程,并对“文本”作了详尽的分类。巴特的文本理论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重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8.
比喻的核心在喻体,喻体的优劣是比喻成败的关键。喻体为“直观的感觉”,具有形象性;喻体可以广泛选择,具有多样性;喻体能够纵向铺张,具有延展性;喻体与本体关系暧昧,具有含蓄性。比喻主体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喻体的诸多特性,才能很好地运用比喻修辞格,增强比喻的认知和审美功能。如果说比喻是文学的生命,那么喻体便是比喻之源,文学之光。  相似文献   
69.
把柳宗元诗文中有代表意义的礼文学作品与具体的传统礼制礼义结合起来赏析,为认识柳宗元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0.
本文对沈从文文学观念的几个方面,即"生命"美学观、"文学自由"论和文学功利观作了简要概括,并在现代文学理论史的背景上对其文学观念进行了一定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指出沈从文的文学观念同"改造民族灵魂"的基本文学观念的一致性,以及在"湘西价值"坚守下的独特性,从中探索沈从文对现代文学理论创作的启发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