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篇
民族学   17篇
丛书文集   160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877篇
统计学   6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文探讨柳如是诗歌的情感与意象。柳如是具有英雄与才女的双重性格。柳如是特别钟情于“杨柳” 意象,这是她情感世界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102.
刘恒凭借中篇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成为第三代京味文学的代表人物。小说通过苦难叙事显现了以张大民为代表的底层百姓身上所具有的民间韧性。这种在世俗中努力生存的智慧,正是传统京味生活艺术的体现。不过,在张大民对待生活的态度中,有一种值得警惕的东西:乐观、知足、韧性的前提,是对有缺陷的现实生活和物质限制的忍受与屈服,甚至也包含了对社会不公平的妥协。  相似文献   
103.
刘师培对《晏子春秋》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校释了《晏子春秋》的文本,考证了《晏子春秋》的篇目,并对《晏子春秋》著作的学派归属进行了论争,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晏子春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4.
刘焘是北宋后期词人、书法家,元祐三年(1088)进士;元祐六年至八年,为曾布幕僚,后任定州安抚史管勾,与苏轼同僚;绍圣年间(1094-1097),任删定官;建中靖国元年(1101),任秘书省正字兼著撰;崇宁元年(1102),任监察御史;政和八年(1118),为淮南东路提刑;宣和七年(1125),除秘阁修撰;靖康(1126)中,因擅离官守,被劾致仕,后家居故乡长兴.  相似文献   
105.
刘禹锡久贬南方巴楚地区,其殊异的风物民俗在诗中多有反映,尤其对于生产劳动、衣食住行、婚姻恋情、宗教节庆、自然景观、物产等方面探论深入,充分展示了刘禹锡诗歌的历史和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106.
在柳宗元诗文作品的研究中,书信几乎是个盲点。本文较全面考察了柳宗元书信的写作艺术,并据此认为,柳宗元书信的文学价值应引起学者足够的重视,对其书信写作艺术的研究和学习,对于我们全面了解柳宗元的文学成就,进而指导我们的写作实践都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7.
从《郁离子》看刘基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末明初思想家、政治家刘基目睹元末社会动荡不安,官贪吏污,加之自己仕途坎坷,写下了感时之作《郁离子》。这本哲学著作发展了儒家民本主义思想,提出了自己爱民、养民、德治、用贤的治国主张,对后世治国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8.
刘孝绰作为昭明太子萧统东宫文学集团的首席学士 ,在梁代中期文坛有重要影响 ,这包括他所进行的“文质彬彬”文学理想的探索和文学总集编撰工作的实践对《文选》的启发。同时在他身上反映了士族文人与皇权政治的依附利用关系。但身显名贵的功利目的 ,是造成其文学思想的探索缺乏深入与贯彻 ,与创作实践形成脱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9.
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之一的柳宗元主要以其写作实践支持了韩愈的古文理论。柳宗元诗文所反映的积极用世、不屈不挠的人格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但他在被贬的 10多年间也确有过好佛求道、寻求精神解脱的时候 ,因而他的诗文有一股禅意 ,呈现出禅境美。这种禅境美表现为静慧之韵、淡远之味、空灵之美。  相似文献   
110.
韩愈柳宗元同为复古运动领袖,为文却个性独具。文章主要以其论事析理类文章为考察对象,力图从内容、复古理念、文与道连接模式等方面来把握他们行文风格及个性表现上的差异,并揭示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韩愈在论述重大问题时多用正面展开的途径,主题思想的正统性决定了风格的特征;柳宗元则张扬理性,其论事依据发自严密的逻辑,思力贯透的强度和深度皆非韩愈能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