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67篇
社会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21世纪是科技大发展时代,其标志是科学技术及创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环节和过程。处于落后的贵州经济与社会发展,要在新发展阶段取得跨越和进步,依赖于经济结构及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即实施新工业化战略。新工业化进程的根本是科技进步及其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32.
罗泽南为湘军早期将领 ,内圣外王在他的身上得到了体现 ,他以理学为本 ,经世为末 ,其思想主要表现在政治、军事和教育三个方面。在政治上他提出了自己对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系列看法和要求 ;在军事上他以书生杀敌 ,善于用以静制动的策略获取胜利 ;在教育方面则以理学为尊 ,重视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33.
理学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受到朝廷的推崇,并作为科举考试的组成部分。在20世纪,对理学的看法发生了分歧。有人认为理学是智识与科学进步的障碍,中国要想走向现代化就必须摆脱理学。关于中国在12世纪后进入长时期停滞的看法,历史学界一般都不赞成了,但读者的这种看法还比较强烈。对于中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特征的认识需要重新检验,比如中国文化不是只有一个起源;中国并非与外界隔离并拒绝外界影响;中国的政治体制不是绝对独裁;中国文化并没有一个纯正的“正统”或“道统”(orthodox);中国人并非没有自主的完整实体的“自我”观念。学者在实际研究中往往把中国当作一个实体民族或一个连续不断的文明体,这种观念并不太准确,实际是误解了China的原意。  相似文献   
3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工科院校应将其法学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经济需求紧密结合,以确定法学专业教育特色,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同时,学校可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方式,有效提升法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5.
在系统思维导引下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系统观点对构建和谐社会作概念诠释。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贯彻系统思维:以整体思维取代片断思维,以非线性思维取代线性思维,以动态思维取代静态思维,以开放思维取代封闭思维,把自组织与他组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6.
谈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与监管体系的营造和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安全涉及多部门、多层面、多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当前来看,应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监管体系,以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37.
在早期阶段,汉字是象形的,构形理据为物象。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构形的理据转换为词的音义。汉字形体的演变,尤其是隶变之后,以物象为基础的汉字不再象形,构形理据消失,这些象形字就成了记号字。以词的音义为构形理据的汉字,由于形体的变化、词的音义的变化以及字用的变化等方面的原因,构形理据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变成了记号字、半记号字,汉字呈现记号化的趋势。汉字记号化的趋势需要我们对汉字性质、汉字结构理论等方面,有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8.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通过中国知网检索21世纪以来CSSCI来源期刊中的相关文献,以其中2 171篇有关教师教育研究的论文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对文献数量、作者贡献、研究热点、研究层次以及论文被引情况等进行详细统计与梳理,旨在通过知识图谱的方法客观地揭示21世纪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研究图景,并对教师教育研究发展路向进行全景式分析与展望。就文献数量而言,教师教育研究曲折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就作者贡献而言,尚未形成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群体,作者大多为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而一线教师、教研员较少;就研究热点而言,主要呈现出有关教师教育的理论研究、改革研究和国别研究三大研究主题;就研究层次而言,主要集中于基础研究。基于此,应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研究队伍建设,尽快形成教师教育研究核心作者群体;鼓励多种力量参与研究,进一步丰富研究层次;拓展研究领域,探索教师教育研究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向。无论是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是《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都对新时代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德教育如何推进,教师素质如何提高,教师待遇如何改善,教师教育模式如何创新,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如何深化,教师教育研究共同体如何构建,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教师教育研究者深入探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指引下,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9.
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利用、生产、建构和创造出了不同的空间形式。它既包括先于人存在的物质空间、能量空间、信息空间和生命空间,也包括人类创造的社会空间、精神空间、理论空间、文化艺术空间、客观知识空间、虚拟空间和赛博空间。其中,空具有无限的充填欲,形具有无穷的可塑性。作为时空存在者,每个人都应该立足科学技术和艺术,从空间的多样化、立体化、信息化、艺术化、网络化、虚拟化和全球化入手,把握其内在规律和延异趋势,积极投身空间的设计、创造和建构,生产出更多的空间形态,以应对日益丰富的人的发展。这既意味着人类智慧对物质客体的超越,更体现出人的创造本性。否则,日益拥挤的人类,生活在有限的空间中,会愈发感到乏味和窒息。  相似文献   
40.
哲学在明末的译名是爱知学、理学或穷理学。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者西周在知晓这一译名的情况下,摈弃理学等原有译名不用而新创哲学译名,是有其文化上深意的。用哲学译名,既与东方语境中人所共知的朱子理学划清界限,又使这门学问具有东方文化气息。哲学在辞典、报刊等普遍使用的情况下,最终为中国学者所接受,但其接受过程并非没有理性的思考,并非毫无障碍。梁启超、严复都曾对这一译名踟蹰再三。哲学译名的确立过程,是东方学者赋予哲学东方意义的过程,西周、梁启超、严复对哲学译名深思、选择的过程,也很有东方特色。西周后创的哲学译名,能够取代中国已有的爱知学、理学而为东方学人共用,是日本在接引西方文化方面超过中国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