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采用前后测实验法,选取24名4-6岁幼儿,探析蒙台梭利语文教学法对4-6岁幼儿阅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听觉词汇能力方面,4-6岁幼儿在名词上有较好的表现,动词与形容词上相对较弱;在阅读理解方面,大多数的幼儿有明显的进步,能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概念并加以运用,能合理地推理故事中的情节,以及故事中所发生的事件及其缘由;在口语表达方面,幼儿也表现出明显的进步,能进行故事的回忆,能合理的推理故事中的情节,根据故事的内容能产生自我的观点等。以上结论说明,蒙台梭利语文教学法能有效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可用于幼儿园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2.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多次提到“有准备的环境”、“适宜的环境”等,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为儿童创设一个适宜儿童成长发展的环境的重要性。本文基于蒙台梭利的“适宜的环境”理论,在阐明“适宜的环境”之内涵的基础上,阐明了为什么要创设适宜的环境,并从创设适宜的家庭环境和创设有准备的园所环境两大方面论证了如何创设适宜的环境问题。家长、教师、学校作为儿童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角色,应当抓住“关键期”,采取适合的策略,相互配合为儿童创设适宜的成长环境,成为儿童自由发展路上的护航者。童年的秘密就在环境之中,为儿童提供适宜的环境既是促进儿童“实体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也是成人了解儿童心理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凯瑟琳*玛利亚*赛奇威克以其小说创作,剖析了各种妇女形象,展现了西方文化传统中玛利亚妇女传统价值观和夏娃女性独立意识的冲突和融合,从而说明了19世纪美国妇女小说既是对社会偏见和性别歧视的批判,也是对妇女地位传统观念的抱守.  相似文献   
14.
有鉴于国内蒙台梭利本土化研究甚少从教师视角分析,且忽略公立幼儿园办学特性,因此本研究主要从教师视角探讨因应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过程,以温州市A幼儿园为个案,采用了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先整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再从职前培训、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三个方面,探讨在A园教师因应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实践情况,并提出建议,作为更多的蒙台梭利幼儿园本土化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蒙台梭利教育法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对民国时期我国介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文章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总结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引入我国初期的特点。蒙台梭利教育法引入我国初期的特点如下:内容介绍比较丰富,但持续时间短;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流态度由推崇走向质疑;进行早期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探索,但实践发展不足。  相似文献   
16.
国内学术界大多认为海明威是现实主义作家 ,其支撑点是文学真实。本文通过玛丽亚形象的剖析 ,指出海明威真实观的表现特征以及由 1 9世纪现实主义向 2 0世纪表现主义过渡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部积极引导高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以蒙台梭利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为例,总结建设思路、应用经验,提出了学前教育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四点启示:精心设计实验教学项目;促进高校建设队伍与制作公司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监控评价体系;提升技术水平与降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8.
儿童的“无理取闹”行为屡见不鲜。玛丽亚·蒙台梭利从自然发展概念出发,对儿童“无理取闹”的原因进行了科学揭示。所谓的“无理取闹”,在多数情况下,是处于特定敏感期的儿童的特定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本能反应。敏感期是儿童“无理取闹”的多发期。解决儿童“无理取闹”行为的科学方法是设计符合儿童自然发展需要的“有准备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苏格兰女王玛利亚.斯图亚特(1542—1587)的传奇式的悲剧命运曾促使席勒写出悲剧《玛利亚·斯图亚特》,以后又激发茨威格的灵感,写出历史人物传记《玛利亚·斯图亚特》。茨威格以心理分析的方法对女王的一生进行分析,而席勒则充分运用诗人的自由,塑造出一个崭新的悔过迁善的玛利亚.斯图亚特和两位女王的斗争,揭露英国女王的残暴伪善。两部作品题材不同,写作方法迥异,但抗暴的目的相似,警示之心相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