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6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14篇
理论方法论   99篇
综合类   2399篇
社会学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总体性”概念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文本中的关键词。卢卡奇首次针对第二国际的教条主义和庸俗的经济决定论提出,并以此来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卢卡奇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就开始从总体性维度来理解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和研究视域,并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本主义转向的先河。二战后,作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萨特,提出了“总体化”概念。他基于存在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哲学诠释促使人本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总体性到总体化概念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同时,我们可以从这一理论发展的走向上,看到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化的逻辑宿命。  相似文献   
32.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克服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批判功能方面。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科学技术的价值批判功能,首先应对当代科学技术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其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再次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33.
论向警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警予是杰出的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求学和革命活动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断升华,她较早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和阶级斗争学说指导中国革命实践,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有关工农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思想理论的奠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4.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营销的功效越发显著,其作用也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但在目前,网站的落后状况已经成为阻碍网络营销发挥作用的一大因素.因此,网络营销思维在商业网站中的运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5.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创始人,他奠定了延续至今并将还要传承下去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宏伟事业的根基。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历史任务,并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奠基人;他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和途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开拓者;他率先在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是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率。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是开创性的、奠基性的。他取得的成就既是阶段性的,又是长久性的、历史性的。承传毛泽东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坚持他指明的道路,对于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建设工程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大众化视野下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教育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财政投入不足、教学基础设施与设备的相对滞后、师资队伍的数量短缺与结构失衡以及人才流动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受到严峻挑战。确立与大众高等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质量观是高等教育改革与时俱进的体现。建立有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的前提  相似文献   
37.
论大众化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之多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马丁·特罗的观点,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再到普及化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演进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高等教育其数量的累积和规模的扩张(量变),必然导致其自身内涵的跃迁(质变),这种跃迁本质上就是高等教育理念和功能的深刻变革。例如,大众化背景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就是对其精英教育质量观的僭越。由此,那么凡绕牵着质量观的诸如教学观、评价观也必定随之而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正是这种联动效应的产物。大众化条件下高等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即包含着评价理念、价值取向、标准、内容、主体、功能和方法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38.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既承载着指导社会实践,推动历史前进的重任,又具备不断创新发展的内质特征,突出论证理论彻底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就是为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进行实践总结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39.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涵丰富,特点鲜明。人的全面发展从人的本质上看是社会性的,从人的发展过程看是历史的、永无止境的,从人的发展内容看是具体的、实践的,从个人发展看是道德、智力、体力和才能等多方面的,从社会发展看既重“全面”更重“发展”。  相似文献   
40.
传播马克思主义是高校光荣历史传统和重要时代使命。高校具有马克思主义社区传播的独特时空、主体及资源优势,基层社区是高校传播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师生深入“社会大课堂”和“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重要场域。本案例HN大学青年理论社团精准对接基层社区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实践的创新经验是校地同构的街道“一体两翼多元四联”传播共同体,共辟全域协同传播阵地,共享立体多维传播资源。案例的启示是要提升高校对基层社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力和影响力,树立传播责任意识是前提,建设传播服务团队是根本,完善传播激励机制是关键,提供精准长效传播服务是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