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5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15篇
理论方法论   99篇
综合类   2398篇
社会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以其民族本位的思维方式,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世界历史"眼光和把握时代特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历史主体意识,本着发展的、实事求是的、推陈出新的原则,在诸多方面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具体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间的理论渊源,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993.
传统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侧重于对文本字斟句酌的研读,这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应跳出既有的窠臼,从其意境入手,才能抓住其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人文精神、实践和生存论三种意境。  相似文献   
994.
付丽 《学习与探索》2004,(6):149-152
与前后期文人世情小说不同,《醒世姻缘传》神道设教采取了一种民间性策略。作者取用神道立足于民间受众,神道设教中多关涉民间意义上的宗族伦理与儒家社会伦理,把民间祈福畏祸的文化心理作为扬善惩恶的教化落点,从而有效呼应了作品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教化主旨。在世风浇漓、道德沦丧的晚明社会,这种文学救世的策略,无疑十分切实而有效。这也是《醒世姻缘传》神道设教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995.
科学发展观的人学追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价值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更是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作为工作原则,就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看待人、对待人。我们的工作既有经济和文化工作,也有政治和司法工作。然而,我们在上述工作中,因对人的理解方面的不足,出现了一些不尊重人的权利和权利未能获得有效保障的现象。如果我们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和立场对科学发展观加以检视和追问,将有助于上述现象的克服和解决,有助于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996.
刘荣材 《兰州学刊》2006,46(9):131-134
在马克思看来,产权和产权制度不是抽象的、永恒的和凝固不变的概念,而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下不断发展与演变的动态化概念。本文研究发现,马克思关于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是按照两条相互联系的主线来进行的。一是考察了人类社会经济形态不同发展阶段的所有制形式或产权形式的制度变迁,一是考察了产权权能从统一到分离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997.
经济学家刘国光的文章引起了社会上多方面的关注和争议。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层次阶段,马克思主义传统理论受到了巨大冲击的同时,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也随着经济改革而大量进入。一方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主导地位,一方面认为西方经济理论应成为改革理论主流。因此,在坚持与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基础上,在阐明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内在结合关系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构筑现实的、适应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社会主叉经济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98.
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根据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结合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的实际作出的科学论断.然而,在学术界却有另一种说法,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其理论根据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曾提出"科学技术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的观点,其目的之一就是要以此来驳倒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正确性,驳斥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9.
李小虎 《齐鲁学刊》2003,1(5):112-115
从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史的角度研究毛泽东辩证逻辑思想,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的思想宝库和指导人们现实的思维与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毛泽东提出现实矛盾范畴,深化了科学的逻辑范畴理论;倡导比较研究逻辑方法,为辩证逻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制定逻辑应用的操作程序,推动了辩证逻辑的普及。  相似文献   
1000.
美国生态学家福斯特运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科学地论证了生态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辩证统一性关系,并以新陈代谢断裂理论为批判武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展开了鞭辟入里的生态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与生态的冲突本性、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决定了生态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在对马克思生态唯物主义与生态辩证法的科学运用中,福斯特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生态革命的同源性与同旨性,即二者同源于对资本主义不合理生产方式的批判和超越,同旨于生态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