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6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05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梅生案是上海、镇江两海关在1891年查获的一起以英国人梅生为首的私运军火案。由于治外法权的存在,该案由上海会审公廨审理,最终的结果是判处梅生九个月监禁。此案显然是重罪轻判,清政府对此判决深为不满,责令当时的驻英大使薛福成就此案与英国外务部进行交涉。经过多次艰难的交涉,梅生最终被驱逐出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尊严,阻止了军火走私的蔓延之势,从而为中国赢得了一个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  相似文献   
12.
日本江户时代后期,清诗随着频繁的商贸往来大量传至日本并逐渐盛行,其中以袁枚的影响最大。江户晚期著名诗人广濑淡窗尤为赞赏袁枚和清诗。从真性情、个性、天分诗才三个方面比照袁枚与广濑淡窗的诗论,发现两者间相似之处颇多,而且有些观点显然是淡窗取自袁枚,由此亦可见袁枚和清诗在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梅曾亮的"民佣"思想主要包括爱民、利民、导民、顺民之性等内容。其产生原因主要有历史文化上的民本思想的影响、柳宗元的"吏为民役"说的直接启示等。其理论意义主要表现在对"桐城派"的思想有所超越、对现实吏治的批判和建议、对官吏评价标准的确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主体间性理论从新的视角揭示了文学的性质,即文学是主体间的存在方式。作为一种鲜活的审美体验的话语方式,张竹坡在《金瓶梅》评点中表现出了强烈而自觉的主体间性意识。围绕《金瓶梅》的创作过程,张竹坡揭示了作家在艺术虚构、生活体验、创作构思及艺术表达等阶段的主体间性,即作家必须与生活现象、文本做主体间的交流。张竹坡指出:《金瓶梅》作者“入世最深”,依“情理”、“借海扬波”、“依山点石”,以不同的“笔法”、“犯而不犯”、“白描”等艺术表达技法塑造人物形象,借小说以“泄愤”。张竹坡小说创作论的主体间性极具现代意义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平 《北方论丛》2002,(4):83-87
中国古代章回小说在篇幅大体相似的情况下,或讲述百余年之事,或讲述数十年之事;有时一天之事用一回甚至几回讲述,有时数年之事几句话便一带而过.这种现象在叙述学理论中称之为"时间倒错".<金瓶梅>在"时间倒错"上的基本特征及其功能意义从时距、预叙、频率三个方面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对《金瓶梅》故事进行编年考察 ,是《金瓶梅》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目前国内外学者所编制的几种编年专稿中 ,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疏误。严格按照《金瓶梅》故事发展的自然流程和相关的时间线索予以重新厘定 ,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在1930-1940年代的东北沦陷区文坛上,梅娘的小说创作以女性的视角寻求自我解放和自我实现。对母爱的渴求在梅娘的感情经历和小说创作上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这一主题体现了梅娘对爱与生的渴望和自我生命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古代儒家成系统的诗论 ,出自对《诗经》的解读 ,较早的有鲁、齐、韩、毛四家。四家说诗互有异同 ,但无论是讲诗言志 ,或是以比兴言诗 ,还是谈风雅正变 ,都以“美刺”为一贯之宗旨。这成为汉代诗学思想体系最显著的特征 ,奠定了中国传统诗歌理论批评的政教纲领  相似文献   
19.
马建红 《东方论坛》2012,(1):90-92,103
根据对已出土和整理出版的郿城公房本房支部分成员墓志的研究,考以正史,可以发现郿城公房房祖韦范与阆公房成员韦范为不同的两个人、岳子和景骏应为兄弟关系而非父子关系、韦聿和韦皋的父亲为韦贲等史实,并可据以对《元和姓纂.郿城公房》作进一步的校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笑学"之讥的反思,感到审美永远不要失去耐心,而做学问一定要回归文本。要看到小说家的多种面孔与心态流变,基于这一点,会心与比心才是一种沟通、交流和对话。所谓小说研究方法论,乃叙事学、类型学、文体学三者合一的诗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