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6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05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金瓶梅》中的身体叙事,是对传统中国两性关系的深刻揭示,尤其展现了女性的生存境遇。在男权社会的意识形态与话语系统下,女性只能沦为依附性的"他者",身体则成为她们此在的唯一生存样式,从而暴露了女性的生存困境与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2.
在《金瓶梅词话》中,"老"作为前缀构成的合成词数量多、类型丰富。文章从词根的语法性质和语义内容、"老"的语义色彩、"老+X"词的语义内容等三方面来分析,考察出《金瓶梅词话》中"老"前缀的特点:以"老"作为前缀构成的合成词,可以指人或动物,可以用于自称和他称。合成词的词根从语法上有名词性的、数词性的;语义上可以表示人的或动物的;从语义色彩上可以表达尊敬、轻蔑、嘲讽、詈骂等不同的感情。  相似文献   
93.
“西学中源”与“礼失求野”是明清之际兴起于中国学者之中的两种对待西学的态度,前者指出西学来源于中学,而后者不涉及两种文化的源流,只表明向西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梅文鼎是清初历算大家,对中学和西学都有很深刻的认识,他学术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在论及“礼失求野”的思想,只是在晚年受到康熙皇帝召见后,错将政治权威当做学术权威,才开始大力宣扬“西学中源”的思想.  相似文献   
94.
三分孔孟二分庄──袁枚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枚思想基础以孔孟思想为主,庄子思想为辅。他既尊 孔,以孔孟思想作为批评理学与汉学的根据;又疑孔,大胆提出与孔孟相对立的观点:显示 出他是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时期的思想学术批评家。而庄子的生死观、人生哲学等则 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95.
以西门庆为主角的《金瓶梅》,书中用百分之七八十的篇幅写了他与众多人的鬼混;又写到了近三十个人物的死亡,而占死掉总数百分之九十的人物的死因,也与性事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关联。这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样一部以"性"为其主体内容和题材特征之小说的定性问题。《金瓶梅》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小说?这本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而往往,基础性的问题却并不是简单和易于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
《金瓶梅》“独罪财色”是张竹坡明确提出来的,这一命题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词话本的写定者和崇祯本的修订者认为财色本身存在罪恶,人是财色的牺牲品,对贪财好色的人缺乏应有的谴责与批判。张竹坡将财色的罪恶最终归结到贪财好色的人身上,他注意到贪财与好色之间的联系,将财色作为整体进行谴责,他认为财比色更厉害,《金瓶梅》罪财重于罪色。《金瓶梅》写定者与修订者“独罪财色”的创作动机,在小说中基本得以实现,但小说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此,《金瓶梅》客观上暴露了人在追逐财色的过程中各种令人发指的罪恶行径。  相似文献   
97.
侗戏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剧种,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于侗族南部地区,其文化可谓丰富多彩,目前侗戏剧目约有500多个。《珠郎娘美》是侗戏众多剧目中的一个传统侗剧,在侗族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仅就《珠郎娘美》的文学价值及其影响作探讨。  相似文献   
98.
《金汉列美》是一部由侗族民间叙事诗改编成的爱情戏剧。一百多年来,这部戏剧在侗族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它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分析,来揭示其影响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
朝鲜学者丁若镛所撰<梅氏书平>一书是专门考辨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真伪问题的一部力作,在古文<尚书>考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丁若镛书中首先确立了考辨古文<尚书>的逻辑基点,即重新考证历史上的孔壁古文<尚书>,然后以此逻辑基点来平议东晋梅赜所献二十五篇古文<尚书>的真伪.通过二者的对比研究,丁若镛发现梅赜所献古文<尚书>与孔壁古文<尚书>不仅篇数、篇名不符,而且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亦有出入.丁若镛由此推论,梅赜所献古文<尚书>并非孔壁古文<尚书>.这是丁若镛考辨古文<尚书>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100.
梅尧臣涉农诗全面反映了北宋的农村凋敝、民生疾苦和施政上的种种弊端,揭示农民彻底贫困化的深层根源;也全面记录了北宋中叶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状况和民风民俗,在农业史、政治史、科技史上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独特的文学个性在于:不同于前代田园诗,所咏歌的就是农家生活本身,或是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感慨;往往采用大型组诗的方式来表现农家生产、生活的一个完整过程,或农村风物的全景,其观察问题的眼光独到并富有创新精神,都使他在涉农诗上也成为"宋诗之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