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6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91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836篇
社会学   63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In recent years, both academic and policy making circles in the UK have shown a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potential use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in the delivery of government services. Much of the academic literature has been centred around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new technologies are transforming public services. Key theorists in the field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ave argued that informatization is one of a number of major trends likely to shape public servic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However, the dominant theoretical approaches with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ose rooted in political sciencesuggest that inertia and stability are the norm in the public sector; clearly there is something of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se two broad approaches. This paper outlines three political science perspectives that might be used in analysing informatization: the policy networks approach, rational choice and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Evidence is then drawn from the social security, health care and social care sectors of the British public sector and related to the political science frameworks in order to examine their utility. Not only do these frameworks rightly highlight the incremental nature of change, but they also help to explain important variations in ICT use across the three policy sectors. It is concluded that combining the study of informatization and political science offers a fruitful avenue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62.
试论盛宣怀教育救国思想产生的缘由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宣怀不仅是清末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近代中国教育的奠基者之一。在"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下,他开始意识到中国社会的变革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领域,中国要走上自强之路,还必须对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根本性的改变。他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丰富了其一生的辉煌。  相似文献   
63.
本文阐述了科学发现的两个判据,在知识存贮有劣性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存贮不完全性原理,指出存在一类逻辑上具有非放大性,但认识论上具有放大性的演绎发现机器。在休谟问题逻辑学范围内不可解原理的基础上,论证了不存在通用的归纳发现机器,但建立局部合理的、有效的、完备的归纳发现机器是可行的。最后,本文描述了科学发现机器的结构,并在文献的基础上,描述了一种同时具有发生与评价功能的归纳发现机器并论证了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4.
文章阐述了茶学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含义和重要性,结合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实际,提出从教学改革、校内外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和生产经营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史的教育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作用及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20世纪30年代,《科学世界》和《科学时报》等报刊为实现科学的普及,提高国人的科学知识水平,对科学进行了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广。在科学宣传方式上,采取科学歌谣、科学小说等多种形式,积极开辟科学宣传新途径。其科学宣传活动,特别是刊载《科学救国大鼓书》,为近代中国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国人科学观念的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67.
从人性的高度上揭示法家"以术治吏"的理论基础是本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与此同时,还详细论述了法家的"察奸之术"、"防奸之术"和"除奸之术"等,并且进一步对法家"以术治吏"的刚性管理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8.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和《科学学研究》1999—2003年刊发的825篇研究性论文的发表年、文章内部结构及资助者进行文献统计分析,以深入透析我国科技管理研究所处的阶段、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找出其研究的特点与不足。目前科学学研究性论文研究内容有三个倾向即“集中化倾向”、“理论化倾向”和“国家政策倾向”;研究阶段多处于“问题描述阶段”;研究方法以“非经验研究”为主;基金资助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69.
党的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产生,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是扎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兴国安邦历史底蕴上的;是历史中国、现代中国、当代中国客观发展要求的真实主观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科教兴国战略思想产生的基本依据,在总体上表现为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0.
将CNKI和Web of Science作为中外文献数据源,通过文献计量法,从时间、地点、学科、研究层次、研究方向、关键词、引文等维度对国内外价值共创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目前研究的三个显著特征:研究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基础研究所占比例较大,实践、应用研究较少;价值共创的概念定义不清晰,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数量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