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路径探略——以墨子思想研究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有着清晰的时代特征。以墨子思想研究为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有不同的理解。学人对墨子思想各具特识的诠释,为我们勾勒出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发展轨迹。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路径的历史考察表明,从思想产生的社会环境来研究思想家的思想,应该成为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墨子的“兼爱”思想比孔子的“仁爱”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要求人们爱人如己,所有之人都能相亲相爱,不论财富多寡、地位高低、身份贵贱,彼此之间不存在血缘与等级的差别,是一种无差等的爱;体现了平等、互爱的精神原则,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互爱互利,推崇人性向善。这种“爱”不是空洞的、抽象的爱,也不是无条件、无原则的爱,而是实实在在的互惠互利的爱,是爱、义、利的有机统一。墨子为了践行“兼相爱”的理论,其实现路径是“交相利”,推行义利并重。在当今社会扬弃墨子的“兼相爱”思想,从理论上指导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对于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保健一体化和公平公正的分配资源无疑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诒让的《墨子间诂》是近代墨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其最主要成就表现在《墨子》的校释上.孙氏的《墨子》校释工作扬弃了乾嘉学人的校勘方法,不仅把校勘与训释相结合,而且表现出通世致用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4.
孔、墨同出一源,墨子有取于孔,这是史实。但衰微灭亡的墨学在封建历代王朝的禁锢下,仍然发挥着影响作用,致力复古的韩愈在其精神世界中表现出的“儒墨互用”思想的一面,深刻说明了墨家学派在从“显学”转入地下,存于民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曾与儒家学派在先秦时期平分天下的墨家学派在秦汉以后逐渐衰落,以致成为绝学。这不仅是墨家思想发展中的一大遗憾,也是中国科技和教育发展史上的悲哀。清末后期墨学研究的兴起,再次证明其思想体系的永久魅力。当今,人们重新关注并研究墨家思想,并从中发现了许多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教育思想。文章通过对墨子相关著作的研读,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墨家思想中所蕴涵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墨子“以尚贤使能为政”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尚贤使能为政"是墨子政治哲学的核心命题。墨子把"尚贤使能"视为为政之本,并且具体阐释了其必要性和具体办法。墨子的"以尚贤使能为政"与其功利主义密切相关,并与"天志"、"尚同"、"贵义"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某种程度上,"以尚贤使能为政"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圣贤情结和人治理念。  相似文献   
17.
墨子教育思想的独特性涉及道德教育、实践教育、形式逻辑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墨学中的辩论技巧、实践方法、科学实验、创新精神等与近代科学相似的地方,随着墨学的衰微而被忽略了,其衰微原因与儒墨之争、墨家的内部结构组织以及墨家思想自身的缺陷有直接的关系。墨子所创造采用的教学法和教育思想有许多合理的地方可以借鉴,对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的改革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尚同"是墨子十大主张之一,意思是说人们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领域内关于是非善恶的意见要统一于上级,小至一乡一里,大至天下,都要逐级上同,直至天子统一于天.墨子认为这是避免纠纷离乱,使社会得到治理的根本措施."尚同"体现了墨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它在墨子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论文从"尚同"提出的原因,"尚同"的含义、方法、目的如何,"尚同"的理论依据怎样几个方面加以论述,以便向研究墨子的专家、学者们学习.  相似文献   
19.
王兴文 《学术交流》2006,(10):31-34
清末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孙诒让考订的《墨子间诂》一书,是总结20世纪以前墨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著作。它集历代墨学研究之所长,为清末与近代学术大师所推崇,为“现代墨学”的复兴扫清了道路,从此中绝近二千年的墨学完全复活并开始勃兴。特别是对20世纪30—60年代墨学的考订校勘、墨家思想、《墨辩》的研究更是起到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