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94篇
社会学   1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91.
对现代性的理解、反省和批判构成了马克思毕生的理论主题。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凸显了他对现代性问题的价值评判。市民社会作为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物,充分展示了现代化发展的内涵。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正是在现代性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以现代性为视角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将有助于我们回归理论原生的背景,更好地把握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与现代性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92.
乡村与都市:当代中国的现代性与城乡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乡差异是人类历史上一直存在的在认同形成方面的文化与社会经济差异。城乡之间清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断层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显著的现代现象,认真研究城乡关系的历史变迁可以发现城乡差异的社会结构特征,这对理解当今中国社会所具有的文化和政治经济有重要意义。文章写作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城乡关系和认同形成方面的相关文献的回顾研究,促进对改革时代不断变化的权力和意义领域中城乡差异的重新配置及其文化和政治经济含义的学术关怀。  相似文献   
93.
卫生史与环境史不仅在研究旨趣上相当一致,而且在研究内容上也有很大的交集,卫生史关注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同样也是环境史的研究课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卫生史可以囊括在环境史之中,而是说就环境史研究来说,从卫生史的角度切入来探求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研究路径.这除了内容和旨趣上接近等缘由外,还因为从卫生史的视角出发,对促进环境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并更进一步融入国际主流学术颇有助益,而且从卫生史的角度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而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提供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94.
试析蔡元培美育观的现代性实践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美育观的现代性实践品格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析的视点.本文主要从蔡元培投身于美育实践、创立和建设美育基地及蔡元培与王国维美育思想比较等几个方面对蔡元培美育观的现代性实践品格作了剖析与综述.  相似文献   
95.
王小波小说语言讲究节奏、韵律,并注意发挥现代汉语的口语特点。多运用“陌生化”手段,表面平实的语言表露的感受鲜活、怪异;对语言的想象充满自信,甚至痴迷,突现语言质地,表现出对传统学语言审美观念的挑战。用反讽传达一种极其复杂、难以言传的情感经验,形成诙谐冷峻的修辞效果。他一生倾尽心血,追求读起来有趣、听起来有趣、具有明显现代性特征、现代汉语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96.
人格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实质在于人格在多个向度上的两极性:遗传与环境;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稳定性与可塑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理性与非理性;应然与实然。这种两极作用也使得人的现代化或者说人的现代化具有了一定的双面性与复杂性,这样,目前人的现代化过程中所表露出来的现代与传统的单向关系、现代性的单面性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人的多样性与主体性的存在等问题就值得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7.
《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无疑是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收获。这既表现在作者将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提出,而最终又超越现代性理论自身的局囿所获得的新知识视野;也表现在作者对少数民族文学无论是创作、研究还是学科发展,包括其中存在的问题的把握和洞察,更表现在作者从思想史和学术史交叉点上对少数民族文学历史、现状和未来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反思和建构。将"少数民族文学"与"现代中国"相关联,不仅仅表现了一个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者的职业意识,而且体现了一个当代知识分子难能可贵的国家使命。  相似文献   
98.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中心话语,"人民性"不仅是一种文学立场或观念,也是对于"人民共和国"主体的想象,并参与和支配着20世纪5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的建制与生产。从"国民性"的知识分子启蒙叙事到"人民性"的国家论述,表征着20世纪中国新文学主体想象发生了深层的衍变,也表征着作为"普遍现代性"的"民族国家"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另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
曹典顺 《齐鲁学刊》2007,1(4):131-135
批判性是哲学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功能,对现代性的哲学批判首先是对其存在的合法性的质疑。现代性是基于人们对共同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具有天然的合法性。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现代性夸大了主体性和统一性的旨趣,给个体的自由和生存带来了灾难,应彻底否定。事实上,只要人类有共同社会生活,现代性的理论就有合法性的基础。当然,也应根据时代的需要,建立以主体间性为基础的新的现代性范式,从而保障当今时代下的现代性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0.
现代化研究的"创新"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对现代化的研究侧重对既往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同时跟现代化的现实进程紧密相联。21世纪初的东亚和整个世界比之此前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形势下的现代化研究应当有更恢弘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应当多研究些经验性的“问题”而少谈些“主义”;应当有所创新、有所超越,有对现代化发展中断、挫折与失败的总结,也包括对“现代化”本身的批评和反思,甚至包括对世界范围内反现代化思潮的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