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6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306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旅游对贫困地区的就业创业发展、百姓脱贫致富、引导消费转型以及生活质量提升等具有较好的产业联动效应,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特别是农旅一体化项目建设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盘县娘娘山景区在农旅一体化实践中,通过创建联村党委,实现了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抱团发展;通过能人激励示范带动“三变”改革,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生态增值,为农村精准脱贫与绿色减贫提供了样本借鉴与路径选择。盘县娘娘山景区农旅一体化的实质,就是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思想与精准脱贫理念,直面贫困问题,尊重经济规律,有效培育和壮大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由此构成绿色减贫样本的理论逻辑与行动依据。  相似文献   
52.
具有浓郁仙家文化的罗浮山,吸引了历代文人雅客、方士道人纷纷前往游览、隐居和修炼,并为其作赋吟诗。这些诗歌描绘了蓬莱之地罗浮山的奇峰、幽洞、烟霞及异草祥禽,赋予其以浓郁的仙家气蕴,表现了文人和修行者返归自然、心怀仙趣、追求飞升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53.
从语源学、音韵学、文化学的角度推本穷源,“和”文明的起源应始于古人见到众多可以饱腹的禾谷而惊叹的“夥”;久而久之,定名为“禾”;因为“求禾”而有“ ”;禾谷丰收,人们会认为是求禾行为得到了上天的回应,因而产生了“应和”义的“和”;又因“禾以其调和人之性命”,“其米多而沃,食之者强”,从而抽象出“调和”义的“龢”。金文“龢”的“由乐声之谐和始能引出调义,由乐声之共鸣始能引伸出相鹰义”,则由甲骨文“求禾”的物质层面提升到了精神层面,产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54.
南岳衡山宗教旅游资源丰富、宗教文化源远流长,但其宗教旅游还存在层次挖掘不够、时空发展不平衡、接待人员杂乱以及市场影响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对南岳宗教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南岳的特色旅游资源,寻求制约南岳宗教旅游产品开发的瓶颈,并从挖掘文化内涵、整合资源、缓解供需矛盾、提高接待水平、重视市场定位等方面提出其深度开发策略,力求提升南岳衡山宗教旅游的品牌形象,促进衡山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5.
神怪小说中鬼魂与山岳的关联主要表现在鬼魂以山陵丘壑为活动场所、新死之鬼魂归依于山、山神或居山之神治鬼等三个方面,而这些现象的产生明显是受到了传统的葬山习俗、灵魂归山观念以及山神或居山之神治鬼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作为一位被中国禅文化和隐士文化深深吸引的西方读者,美国著名汉学家和翻译家比尔·波特将自己后半生献给了修禅译禅,并通过中国禅诗佛经的翻译逐渐走入中国读者视野之中.与其他译者相比,比尔·波特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禅修不仅直接影响了他对生命的理解,这种生活经历和信仰取向也同时影响了其翻译之“道”,并最终实现了最佳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57.
张西昌 《唐都学刊》2013,29(1):66-70
“快活”民俗被认为是社火游艺中颇为特殊的种类,属于以视觉装扮为传播方式的哑戏艺术形态。此类民俗与大多数社火事像在文化功能上具有根本性的不同,它主要是借助迷幻的化妆手段造成血腥暴力的展现效果,并以善恶报应、惩恶扬善的道德伦理为其文化内核,具有较强的社会规范和教化性特征。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三寺村的“快活”民俗事像中可以看到其道德伦理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58.
刘毅  郎玉屏 《民族学刊》2013,4(4):90-96,132-133
教育与经济的悖论源于贫困地区人才逆向流动的现实,然而从国家第一个连片开发的武陵山片区外出务工者的调研表明,务工是短期、直接、表面收益,教育是长期、间接、根本收益;优先发展教育甚至是教育第一发展是贫困地区根本改变落后状态的必然选择,现在是,将来也是。教育与经济相互促进,导致理论上出现教育与经济的悖论可能的原因是过分注重短期效益、直接效益、表面效益。  相似文献   
59.
《金山》是海外华人作家张翎的巅峰之作,对《金山》的研究当下研究者大多集中于小说的家族叙事、华人苦难、碉楼意象的探讨。本文独辟新径,将研究视野投注于《金山》小说中的印第安元素。笔者通过解读小说中的诸多印第安元素,尤其是印第安女子与白种/黄种男子的爱情,认为小说《金山》潜意识中关照和反思了后殖民文化语境下与外种族男性恋爱生子的印第安女性的生存境遇。面对她们何去何从的困惑,张翎悲唱了一曲印第安传统文化失落、印第安女性被迫流放的挽歌。  相似文献   
60.
林逋在孤山隐居时种梅养鹤,建阁筑亭,治园造池,为后世留下了极具人文价值的遗迹景观。历代寻访林逋故居、巢居阁、孤山梅花的人络绎不绝,在赏景得到愉悦的同时,更是产生无尽的感悟。“西湖处士家”成为故国的象征,巢居阁则成为精神上的避世之所。林逋生前所植的梅林经历代补植,一直以孤高傲世的姿态,传载着先贤的高风亮节,给世人以感官上的享受与精神上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