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03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廖名春 《河北学刊》2004,24(2):88-93
中国学者中最早系统论证孔子与《周易》无涉的当为钱穆。在此之前,日本学者本田成之已有此说。因此,不能说这一 著名的疑古论点没有日本汉学的影响。从马王堆帛书和郭店楚简的记载来看,否定孔子与《周易》经、传有关,显然是不能成立 的。  相似文献   
92.
张稔穰 《齐鲁学刊》2004,(3):123-130
冯镇峦、但明伦等人对《聊斋志异》的评点,在小说理论史上第一次肯定了文言小说集体例驳杂的合理性及其审美意义;指出了《聊斋》故事的虚构性、志异的深层原因以及取得艺术真实感的主要方法;总结了《聊斋》鬼狐形象兼具"人事之伦次"和"百物之性情"的复合统一的特点及其塑造方式、审美价值;并对《聊斋》不同于白话小说的一些独特的"文法"进行了分析和命名。  相似文献   
93.
秦牧和丰子恺的同题散文<秋>的写作方法差异很大.秦牧的是以"自然之秋"为主,引伸到对人生的感悟,丰子恺的是以"人生之秋"为主,将"自然之秋"的描写作为陪衬.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作家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有很大的差异,虽然他们作品所产生的社会作用不同,却各有各的美丽,同时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世界上不存在万能的作家,若想有所成就,应该学会扬长避短,在适合于自己"耕耘"的"一方园地"里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94.
续说晋侯邦父与杨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沃北赵晋侯墓地M64为晋穆侯墓,器铭"晋侯邦父"即穆侯费王,他与宋代著录器铭中的王臣叔邦父身分有别,不是一人.与M64同组的夫人墓M62是<左传>、<史记>中穆侯夫人齐姜之墓,M63则据所出壶铭是另一夫人杨姞之墓.从宝鸡杨家村发现的宣王四十二年佐鼎知道,姬姓杨国之封已到穆侯临终,故杨姞的婚嫁在穆侯在位的后半,她生存到齐姜所生晋文侯在位的时期,这和M63的14C测定年代相符合.  相似文献   
95.
杜牧是晚唐时代执持儒家伦理价值生命观的诗人。他在一生中始终怀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而仕途不畅又使他时时有郁闷之情。无论是为吏惠民还是醉酒青楼都是他生命的动态,他的出身、他的性格以及他的经济需求都在不同程度上促就了杜牧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96.
包拯以擅长断案而闻名,传世史书多有记载,其中巧断牛舌案便是其所断“奇案”之一。长期以来,大家对此均无异议。但史书中还有张、叶宾、穆衍断牛舌案的记载,四者几乎完全一样。经考证,原来张、叶宾、包拯和穆衍四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审理了类似的牛舌案。  相似文献   
97.
作为一名现代主义诗人,穆旦的沉思使他超前地感受到了深远的痛苦,他以其灵魂的苦难体验上升为玄学的思考,并推之深远,达到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沉思,对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的把握,在20世纪的中国诗坛体现出无可替代的先锋性,并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推向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峰。  相似文献   
98.
穆时英都市小说对刘以鬯《酒徒》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刘以鬯在"取人之长"的原则下,以创新为目的,对穆时英都市小说中的颓废主题、女性形象、小说诗化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借鉴和吸收,成功地写出了一部富有现代气质又能保持民族作风、具有中国气派的东方意识流小说。  相似文献   
99.
近年来,学术界对杜牧<清明>一诗不断作出新的阐释.本文重新检视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并从民俗、语言、文学等角度,挖掘了这一诗作产生的深层社会文化背景,勾勒出了该诗的流变过程,从而有助于准确地理解这一传诵千年的名作.  相似文献   
100.
张润静 《学术交流》2002,(6):131-133
指陈利病 ,议论纵横 ,是杜牧咏史怀古诗最突出的特色 ,也是他对唐代咏史怀古诗的重要发展。他的议论超越了传统的以讽喻为目的的道德定性与伦理评价 ,而以思辨的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态势分析 ,具有兵家战略眼光和纵横家的意气。其立论颖异 ,表达俊快 ,于晚唐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