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03篇
社会学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萧龙士先生是近现代中国画坛上屈指可数的百岁书画家之一,他在自己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把德、艺、寿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他对德与艺、德与寿之间内在联系的阐述,不仅清晰、明确,而且展示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他既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也给我们传递了他宝贵而朴素的美学思想。文章试从"敬天尊地,尚友师今"、"仁者爱人,宁静致远"、"追真求朴,法厚贵重"等三个方面,对萧龙士先生的书画艺术和美学思想作点粗浅的探讨,以期对萧龙士先生的研究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2.
试论大学美育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美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重视美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引导他们追求美,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53.
从审美本体论角度看法兰克福学派与转型期中国美学有着密切的现代性关联。从历时的角度看,二者的现代性进程存在着大致相同的理论走向,即从审美感性优先性的推崇走向对审美主义的批判,并重估理性的历史价值。从共时的角度看,法兰克福学派与转型期中国美学都面临着审美现代性的悖论困境。  相似文献   
54.
德育的过程是一个蕴涵美、展示美、发现美、实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德育实践活动应当不断引导大学生去感知、体验和领悟德育过程各个环节中的美感,从而建立真正综合性、系列性、多功能的审美化的德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5.
从总体上来探讨回族诗人木斧诗歌创作的诗学特征,是比较复杂而颇有难度的。木斧属于七月诗派,也深受七月诗派前辈诗风的深刻影响。木斧结合时代和个体体验,以及对其他流派诗艺的汲取,乃至鲁迅文学思想的传承,创造了属于他独特的诗歌世界。作为获得"中国当代杰出民族诗人诗歌奖"的持续写作诗人,木斧诗歌体现出独特的诗学特征,也即铸造"力"的诗学、情绪和意象的契合、戏剧化的表达策略等几个方面。这是木斧诗歌与其他七月派诗人诗歌风格不同之处,也是我们论题阐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6.
(一)艾青诗学理想的主要内容:诗美是诗真、诗善的“外衣”,三者密不可分;诗美是诗人情感的闪灼与进射。诗歌作为一种抒情文学,感情的真实是最主要的功能;诗美是一种完成的艺术。任何艺术美都必须是完成的艺术。(二)艾青的诗学理想对中国现代诗学的影响及对当代诗坛的启示:它让中国新诗摆脱了格律的束缚和形式的单调,脱离了语言的陈腐、生涩和人工的雕琢,走向了口语化的道路,赋予诗以新的气息和内容,这正是我们当代诗坛应提倡和借鉴的,这样,当代诗歌才能改变被读者漠视的现象,才能走向民族的、大众的道路。  相似文献   
57.
建筑美学理论整体性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于建筑艺术在实用、文化、纯美学三个方面的探讨,从不同的视角结合建筑实例,试图说明建筑美学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58.
59.
作者通过对泰国东北部Isan地区Tha Lua村排笙制作的田野考察,探讨了传统的发明和销售文化的方法和条件,以及其人类学意义。认为传统的发明和销售需要市场的推广和国家的帮助,传统文化的销售应该以社区中的村民为基础,不以大公司的利润为目的,也不以单纯的GDP增长和政府财政牧入的增加为目的,而是以增加村民收入为目的,以农民公平受益、农民优先受益为目的,这样的传统销售是我们所应当追求的。  相似文献   
60.
随着河北旅游经济的发展,社会急需高素质、有创新意识的翻译人才。然而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传统的重视单词、语法的翻译教学仍占主要地位,这样的翻译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只能翻译简单的词句,难以正确翻译涉及特定文化的成语、典故等文本。文章欲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结合当地的古赵旅游文本来研究翻译的教学实践,使目的语读者的审美体验与原作者的审美体验融为一体,最终实现旅游文本的英译对外国游客吸引和呼唤的作用,使翻译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