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83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1263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本文梳理了近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子的儒学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之后,主要介绍了美国现代派诗人兼学者庞德对中国古代诗歌和儒学著作的翻译及其在他宏篇巨著<诗章>中的运用,看出庞德一方面把中国古代文化看成是他思想和艺术追求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他又把孔子的儒学看作拯救西方的一剂良药.庞德一生致力于把中国古代文化介绍到西方去,让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传播,使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992.
在历史上,儒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思想流派,它自身有一与多、朝与野、古与今之别,因而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应在特定的时代中去认识具体的儒学思想及其社会作用,而不应笼统泛言之。  相似文献   
993.
王维深受儒、道、禅的影响 ,三教在其思想中简直有着让人难分彼此的交融。王维哲学思想的最基本特征是以儒为体 ,庄禅为用。王维思想整体构成的丰富性 ,表现出三教混为一谈的多元整合和融会交复 ,这种有意无意的混淆 ,交相渗透 ,互为阐释 ,形成了他以禅理化儒、道的心灵本体 ,形成了外禅内庄的任运意志和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994.
宋明理学所体现的鲜明时代精神 :忧患意识、求理精神、伦理精神、求实精神、力行精神、主体精神与开放精神 ,既是对中华传统人文精神的继承 ,更是对当时各种挑战 ,诸如 ,外来文明的挑战 ,理论形态转型的挑战以及价值理想的挑战的成功回应  相似文献   
995.
与云南回族社团出现的适应华夏文化的潮流相平行,清季的回回宗教知识界中出现了以理性态度来理解儒家思想的学术探讨。在比较伊斯兰教和儒学的汉文著述活动中,回回学者在捍卫伊斯兰教教义的同时,也分析了两大宗教思想文化的异同以及它们之间的吸纳和排斥关系。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山水画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儒道释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学道参禅的比比皆是,有的本身就是和尚或道士,在他们的绘画创作中或多或少地要受到儒道释思想的影响。儒道释思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山水画家的审美情趣、创作思想、创作实践、创作风格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997.
评价了徐复观的一生.徐复观为贫苦农家子弟,早年学业优异,后为国民党党政军联合秘书处副秘书长.徐复观才华横溢,刚直不阿,不满蒋介石的专制,揭露抨击国民党的腐败,后毅然退党.转向学术后著作等身、成就卓然,为一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青壮年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晚年主张中国文化的出路在于儒家人文主义与民主自由主义的创造性融合.其理想社会为民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98.
王安石的本体论建构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回应佛道之学的挑战、复兴儒学 ,王安石在批判、否定佛道空无学说的同时 ,提出了其道本体论 ,并力图由天及人 ,从道本体出发对儒家的纲常名教作出论证。但是其本体论建构的特点是以人法天而非天人合一 ,存在着天人二本的缺陷。相对于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本体论建构的目标而言 ,王安石的本体论建构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999.
19世纪末,宋恕通过借鉴西方议院民主的政治思想,和挖掘、阐发传统儒学中民主性和经世性的思想要素,对汉后正统儒学予以全面地批判,将其概括为“阳儒阴法之学”。这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是颇具特色的。同时宋恕反汉后正统儒学的思想,也意味着儒学近代化变迁的一种思想尝试,即儒学为了适应晚清政治变革的需要,在西方民主政治影响下的自我调整与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1000.
张载以太虚为天道本体,以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相结合的人性论为人们指出安身立命之所,通过穷理尽性、尊礼守礼来收拾人心,重建儒家的价值信仰。张载修养论具有两个特点:过程即境界——对过程的重视;为生民立命——浓厚的淑世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