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8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368篇
民族学   10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422篇
丛书文集   1072篇
理论方法论   1508篇
综合类   3191篇
社会学   2520篇
统计学   1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1155篇
  2012年   702篇
  2011年   779篇
  2010年   604篇
  2009年   595篇
  2008年   572篇
  2007年   547篇
  2006年   455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光复会领导的皖浙起义,动摇了清王朝的残暴统治,赢得了民众的同情和支持,激励革命党人前仆后继,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相似文献   
72.
在早期新诗观念中,注重诗艺的表现和经验的表达分别体现在闻一多、梁实秋和俞平伯、康白情身上,他们之间的分歧源自于不同的诗歌观念系统,从诗艺和经验两个层面对他们展开探讨有益于理解早期新诗观念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3.
对绍兴139名社会工作的管理和从业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绍兴市社会工作存在人才数量不够、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社会管理中介组织发展缓慢以及管理政策不配套等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为加强社会工作,应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各项机制、培育民间组织、加强宣传引导等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4.
本文根据笔者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从“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培养学生自信心、建立良好班风、建立班集体目标、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客观公平对待学生、重视素质教育、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九个方面分析论证了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研究人、影响人、教育人和塑造人的系统工程,它在实现学校办学目的、教育目标、教学功能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李世杰 《兰州学刊》2008,(11):106-108,222
改革、发展和稳定是当今中国社会实践的三大主题。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渐进的改革模式和科学的发展观,但关于稳定方面的研究则相对滞后,甚至存在着误区。在“稳定成其为问题”的社会变革时期,探讨社会稳定的内涵、特征和维护模式,不仅可以澄清人们对社会稳定的一些片面认识,指导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而且也为社会稳定问题的研究做了理论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76.
The economic reforms initiated in India in 1991 have brought about visible upliftment of economic conditions of the country. This paper examines if the economic process is associated with an enhancement of India’s social development in equal measure in the reform decade of nineties. Ray (1989) considered thirteen social indicators of India and constructed the country’s social development index (SDI) as a certain weighted average of the selected indicators, for the years between 1950–51 and 1975–76. The present work broadly follows Ray (1989) in tracking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decade of economic reforms from 1990–91 to 1999–2000. The movement of SDI in nineties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e movements of India’s per capita income and plan expenditure on the social sect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ough there has been growth in the social sector, it is not by far quite encouraging and perhaps more needs to be done in the social secto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e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not of the institution he serves.  相似文献   
77.
保罗·克鲁格曼因其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领域所做的开创性贡献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从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两个领域对克鲁格曼的理论贡献进行介绍和评论,梳理其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脉络,并阐释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和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78.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进入学堂学习的女学生迅速成为了新文学杂志的重要作者,在女作家成长的过程中,新文学期刊及其主办者、编辑者的帮助和扶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女作者们借助现代出版的平台走向社会,走向读者,以集体的方式浮出历史地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代女作家。  相似文献   
79.
中国城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过去30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及其引发的社会结构变迁。文章指出,在过去30年中国的城市化经历了飞速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离基本城市化阶段越来越近,但由于中国独特的城乡制度以及行政管理体制,中国城市化呈现两种模式——主动城市化模式和被动城市化模式,并呈现多种城市化主体,而政府和企业则是中国城市化的主导性主体。这背后最主要的动力机制还是制度和利益,彰显出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趋势:在利益机制驱使下,中国社会渐渐地形成了城乡差别不断扩大、城市内部分化明显的利益分配格局;由于缺乏公开、公正、民主的配置机制,各个城市化主体之间的博弈大多屈从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从而导致各种暴力冲突、相互仇视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社会运行秩序特别是支撑这些秩序的信任机制,显现出相当严重的合法性危机,对未来中国的城市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文章提出了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几种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80.
This study reports on New Zealand dairy farmers’ access to and use of information as mediated through conditions of risk and trust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ir interpersonal social networks. We located participants’ reports of their information use within their perceived environments of trust and risk, following Giddens's [1990.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Polity Press, Stanford, CA] typology of trust and risk in pre-modernity and modernity.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were constant users of interpersonal and print information from numerous sources, and monitored their incoming data in the light of strategic needs, reflecting their roles as both farming practitioners and business owners. Socio-spatial knowledge networks (SSKNs) combine individuals’ explanatory cognitive models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use with a micro-geographical analysis of their interpersonal networks. The participants showed characteristics of pre-modern, modern and even post-modern society in respect of their use of complex interactional forms, as well as a blending of individualistic and communitarian practices and concerns in their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l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