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8篇
社会学   8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从语言到透视,尼采对生命的解释变得更加深刻和完满。透视主义对生命的解释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语言也必须通过透视主义来完成对生命的创造性实践。尼采的语言透视论以语言为形式重新解释生命实践及其价值,进而实现对整个生命世界的修辞化解释和感性化审美。语言透视是解释生命世界的最好方式,是体验生命存在的最佳路径,也是权力意志向周围世界发出自己声音的最强音符。作为生命解释方法的语言与透视,两者具有本质的相互融合性和内在的彼此一致性,并共同探寻一种艺术化、审美化、诗意化和能动性的多彩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92.
尼采反对将人理性化的抽象人性论,认为人是感性身体的、独特的、创造性的生命.这一理论的积极之处在于批判了传统理性主义哲学分裂人的感性和理性并用抽象理性来压抑、摧残具体感性的人学模式,维护了人之生存的有机整体性,弘扬了人的独特性及其个性化超越和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其局限性在于否定了人的实践性本质,从而忽略了人之存在及其创造的条件性、历史性和相互联系性.  相似文献   
93.
尼采的美学思想都是围绕"为人生而艺术"这一要义而阐发的,这也是尼采面对生命的悲剧性而开出的良方。他认识到生存是充满苦难的,但并未由此而否定生命的意义,悲观厌世。而是肯定人生的悲剧性不可改变,主张笑对悲剧性的命运,用艺术来拯救人生,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人生通过艺术的审美观来提升人的生命强力克服人生的悲剧性。他褒扬希腊悲剧艺术,歌颂酒神精神,发现了潜藏在悲剧艺术中的人的强大生命力量和克服人生悲剧性的希望。并用悲剧艺术解读人生,诠释生命,把人引入神圣的艺术审美境界,使个体生命与本体生命融为一体,在艺术审美中体味真实的生命感并获得了与世界本体融合的最高欢乐。  相似文献   
94.
以尼采的酒神精神为出发点,对尼采的关学话语以及尼采对待启蒙主义和抽象理性的批判,对物质——肉体和生命的高度肯定等哲学关学思想作尝试性的解说。分析认为,尼采美学以酒神精神为基点,体现出对生命和物质(肉体因素)的肯定和辩护,试图用具体感性克服抽象理性,恢复生命的丰富意义,在陶醉和狂欢中建构一种人人平等、泯灭等级的世界大同的乌托邦图景。  相似文献   
95.
福柯在<癫狂和文明>中分析历史生成中的"异",人的理性对非理性的一种禁闭和塑造史;福柯在<词与物>中主要分析历史的"同",考古学探求词与物的关系的历史,词是物的表象,寻求物的秩序就是寻求词表象物时秩序的同一性.福柯在<词与物>中运用的是现象学的框架结构,福柯提出了一个现象学的又是考古学的概念"认识型"(l'épistémè),福柯将现象学建立在尼采的革命性的透视主义之上,这样就产生了一种空间的、静止的外观,将时间放在了隐蔽之处.  相似文献   
96.
现代性作为欧洲启蒙时代的文化成就与精神产物,在其自身的发展与演变中矛盾百出、危机四伏。尼采反对启蒙的设计,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现代性建构的两个支柱: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尼采揭示了理性的非逻辑来源,否定其独裁的权威,同时,谴责人道主义扭曲了人的形象,造成人性的固化与渺小。尼采为现代性提供的艺术式拯救方案虽以失败而告终,却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7.
哲学的表达方式,对于哲学的创新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尼采对诗化哲学道路的探索,影响了20世纪现代、后现代哲学发展的整体过程,从而引发西方哲学在表达方式上的更新。若将这种表达方式引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将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创新思维的养成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8.
The artistic, poetic, and literary movement in the years between 1890 and 1917 has long been known as the “Silver Age,” a name that does not convey the movement’s essence and one that was mostly used retrospectively. The artists, philosophers, and writers of the day gave their own name to this cultural flourishing, the “Russian Renaissance,” because they believed they were embarking on a rebirth of literature, culture, art, and religion similar to that of the European Renaissance. In their search for a new aesthetic vision, the Russian Renaissance turned to the classical world, especially ancient Greece. But their view of that culture was distinctly shaped by works of the German philosopher Friedrich Nietzsche. This article will highlight the particular, crucial role of Dmitrii Merezhkovskii in bringing a Nietzschean view of Greece into the Russian Renaissance. Merezhkovskii’s Nietzschean celebration of the classical world, and his belief that this world could reinvigorate Christianity and Russian culture, proved greatly influential for the artists, poets, and philosophers that followed him.  相似文献   
99.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对两性关系的本质及其道德内涵的科学揭示,用这种妇女观来审视尼采关于妇套的言论,我们发现,尼采的两性伦理思想,其实质是资产阶级腐朽的男权至上主义;而对这种思想的批判,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妇女观,促进人类的解放事业。  相似文献   
100.
作为现代哲学的开创人之一,尼采在其悲剧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中,摈弃了德国浪漫派试图利用神话恢复有机统一性的观点,提倡以酒神精神抵抗现代科技文明和理性带来的人力孱弱和颓废困境,以期唤醒和恢复作为人类生存本质的强力意志.而现代主义也从神话中找到了现代理性批判这一契合点,使神话叙事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显要特质,发挥着其在现代语境下的隐喻和救赎功能.尼采的神话思想对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神话回归产生了一种启示作用和预见性影响,在促进神话的现代书写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而使现代文学中的神话回归得以产生一种哲学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