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8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61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610篇
理论方法论   482篇
综合类   6541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457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589篇
  2011年   760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572篇
  2008年   587篇
  2007年   795篇
  2006年   711篇
  2005年   662篇
  2004年   604篇
  2003年   604篇
  2002年   489篇
  2001年   387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初唐文人的总的历史使命是清算六朝美学,摆脱其影响,从而建立起自己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形态,这个过程是蝉蜕进而新生的过程,最终由陈子昂完成了这一使命。初唐美学精神主要是:人文主义精神、有为于世的进取精神等。初唐人的审美活动有着自己的特点,变革了汉魏古体,形成了独有的体格;变革了六朝风格,形成浑成的风调,构合为初唐美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42.
北朝汉族士人对待南朝政权的态度十分复杂,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汉族士人自身的因素,也有南朝政治环境的因素。北朝汉族士人对待南朝政权的态度经历了变化发展的过程,问题的本质在于他们以南朝还是北朝为正统。  相似文献   
43.
湘云易装卮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湘云易装的故事,是曹雪芹对中国历史上女扮男妆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现象的创造性解读的产 物,文章从女性服装的角度,展现了曹雪芹新的女性观,探索了女装的新的发展趋向,再现了新的历史条 件下的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44.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动乱最多、人民生活最悲惨的时代。战争、动乱使汉王朝“独尊儒术”的旧思想体制大崩溃 ,导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代中国思想最解放、最自由。美学思想和精神的自由 ,酿就了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 ,因而新的艺术形式、艺术规律应运而生并相互融会贯通。此时的盆景艺术正是在绘画、园林、盆栽、赏石等艺术形式的影响下孕育了自己最初的表现形式和美学规律 ,因此可以说该时期是盆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45.
46.
北魏孝文帝定姓族制度散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魏孝文帝实施定姓族 ,首先 ,它既是北魏汉化政策的继续和发展 ,也是北魏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次 ,姓族制度的实施在消除民族间的隔阂、加强北魏政权的统治以及提高鲜卑人的文化水平等方面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其三 ,姓族制度的实施与北魏政权的政治有密切的关系 ,不同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不同 ,应作具体分析 ,不能说姓族制对北魏政权的灭亡起了最直接、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明代中国戏曲的兴盛、繁荣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 ,而北方戏曲衰落似成定论。通过对较为丰富、详实的明代山西地区戏曲文物史料的把握 ,即从戏曲舞台兴建、服饰化妆、乐队的组成、唱腔和剧目这几方面去考证明代山西戏曲的兴盛史 ,可以为缺少明代北方戏曲史料记载的中国戏曲史作一补充。  相似文献   
48.
学术界通常认为汉代赋家地位很低,被视作俳优。其实,论者所据四条材料并不能完全支持此种观点:枚皋的自悔之辞只适用于他与东方朔,宣帝之言并无轻视赋家之意,扬雄的意见具有一定的偏激性,蔡邕所言仅适于部分鸿都门学士。另外,赋家身份地位也不尽相同,很难说他们皆被视作俳优。  相似文献   
49.
造就魏晋士人诗化人生最直接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哲学自然观的树立;怀疑论哲学思潮的流行和对人的 生命的高度自觉;人物品藻和对人的内在精神面貌的重视。  相似文献   
50.
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步伐较快,成就突出,然而,又存在着苏南、苏中与苏北间明显的地域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对此,详尽分析了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差异的现状,同时对造成三大地区差距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着重运用灰色关联法剖解了苏北经济落后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加快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