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33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70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在西方建筑文献的比照之下,通过对明清建筑文献中的评价特征的分析,探讨古代中国建筑文献中所体现出的建筑观念,以及近代社会现代转型中建筑观念的深刻变化的性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92.
鄂尔浑—叶尼塞碑铭文献是公元6-9世纪期间古代突厥民族使用如尼文记录其可汗、王子、大臣生平事迹的珍贵文献,具有很高的语言学、文学和历史学价值。本文以《暾欲谷碑》《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阙利啜碑》《磨延啜碑》等碑铭文献为基础材料,从中找出48个古突厥语和蒙古语共有词汇,总结其语音、语义和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3.
100年前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中国在中国西北地区考察,沿途拍摄了上千张照片,其中相当一部分向我们真实展示了当时新疆的社会面貌。文章结合结合莫理循所拍摄的有关新疆的照片以及新疆的史实,从交通、名胜、事件等方面对《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一书进行评介,指出了关于乌鲁木齐水磨沟"萧曹亭"长期以来的谬误。  相似文献   
94.
考察谐声关系可得出《说文》谐声字具有不同的历史层级关系;日母和明母的谐声关系不能作为复辅音的证据。从谐声的系统性来说,拟清鼻流音的证据还不充分。  相似文献   
95.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大厦赖以构筑的根底问题。教师教育史上的三次“飞跃”表明: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活动的主线与内线,在教师教育大厦中处于奠基地位。传统教师专业成长观的主题是如何促使教师吸附教育知识,由此导致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旧三论”,即指导论、迁移论与嵌入论。在当代教师专业成长领域,基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本真交互关系的教师专业成长观势必领唱主角,倡导基于实践优先论、情景中转论、智慧涌现论的教师专业成长“新三论”是对这一发展趋势的自觉回应。在“新三论”中,教育理论难以直达教育实践,非线性逻辑、情景中介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96.
年龄是衡量个体进入某个生命阶段的常用标志,不仅用来统计个体从出生至死亡所经历的整年数,也用来反映个体某一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同时也是社会和文化对个体实施的有意义的标记。承载了一定年龄数的老年,首先是一个反映个体生理、心理特征的概念;与此同时,不同的社会文化在法律、法规、角色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设置方面对老年的规定和解释也各不相同。老化最初是指个体层面上的从成年到老年生理功能、心理能力的衰退过程,后来越来越多地与个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以及个体所在的社会文化环境联系起来。老龄化是一个宏观层面上的人口学概念,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提高的过程。老年、老化、老龄化三个概念由于在某种程度上均与年龄相关而存在联系,但是它们含义不同,不能混淆使用。  相似文献   
97.
《老人与海》在语言运用上独具特色,既刻意求简又刻意求繁,两者既对立又统一。  相似文献   
98.
广州老年家庭与老年人口居住安排的空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人口普查汇总数据分析表明,1990—2000年广州老年家庭持续较快增长;老年家庭在各区、县级市的分布不均匀。2000年广州老年人口居住安排的最主要类型是与成年亲属同住,其次是独居、老年夫妇同住。居住安排存在城乡、区、街道等空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2012,59(1-2):192-208
ABSTRACT

Ideas concerning Eros, honor and death were central to the Norse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Odin is the greatest war god, and associated with manliness. However, Odin is also the most powerful master of seid (sorcery), an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women. Seid may be interpreted as a form of shamanism. If a man performed seid he could be accused of ergi, that is, unmanliness. Therefore it could be said that Odin exercised an activity considered unmanly. How could Odin perform seid without losing his position as the god of war and warriors? This paradox is discussed from a queer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n this basis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so-called “holy white” phallic stones in western Norway is suggested. Most of these stones are associated with burials from the later part of the Scandinavian Early Iron Age.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white phallic stones correlates well with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the cult of Odin. There may be a cultic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ult of Odin and the burial practices involving white holy phallic stones.  相似文献   
100.
浅析《老人与海》中"狮子"意象的两种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读者对作品意义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文学能力”(literarycompetence)。不同“文学能力”的读者会从不同的阅读视点来理解作品 ,从而会使作品中的同一意象产生不同的意义。而这些不同的意象意义同样可以用来解读文本的整体意义。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中狮子意象具有点题作用 ,对该意象的解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本文试从两个阅读视点分析狮子意象所负载的两种不同的象征意义 ,以求解析《老人与海》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