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3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627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202篇
人才学   284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640篇
理论方法论   225篇
综合类   1793篇
社会学   620篇
统计学   7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化发展,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还指出:"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相似文献   
42.
中国作为海-陆文化同构的泱泱大国,海洋文化的历史基础缘自远古形成的沿海人文地理的区域格局.广泛分布的贝丘文化遗址的存在,众多渔盐舟楫遗物的发现,夏商周以降沿海疆域统辖管理的格局,各"海王之国"的海洋发展及其与海外世界交通交流网络的形成,都为秦汉以来中国统一的陆-海疆域架构、统一的陆-海文化模式、统一的海内外华夷宗藩体制和"汉文化圈"的发展、繁盛.奠定了悠久、深厚的基础.中国海洋文化包括海外交通交流的历史遗产,即基源于此.  相似文献   
43.
如果男人、女人的沟通之难缘于他们来自不同的性别,那么,同性朋友之间越来越无法沟通,又是因为什么呢?似乎不能用道不同不相为谋解释。  相似文献   
44.
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的建立,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的诞生。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口述史学已经成为历史学举足轻重的分支学科,其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尤其在当代中国风云人物与重大事件的研究中,显示出独特的韵味与魅力,获得巨大的成功。海峡两岸的口述史研究起步较早,互访交流始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近年来有着更为密切的接触,两岸口述史刊物与口述史成果的交流也获得长足发展,标志着一个新的口述史研究热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45.
中国传统戏曲成熟于宋元时代的勾栏瓦舍。勾栏瓦舍中的诸多表演技艺对戏曲产生了必然的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叙述性因素使得中13t传统戏曲更偏重于外交流系统,从而造就了一元化的视界结构。同时也使中国传统戏曲形成了一系列有别于西方戏剧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6.
作为世界两大文明古国,中国和埃及都不是孤立和闭塞的。两国不仅和各自周边地区早有密切往来,而且至迟在公元前2—1世纪,汉代中国和希腊化的埃及(即托勒密王朝)就有了直接往来,这也见于历史资料并被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所证实。两国间的海、陆两路往来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介绍了利用相似法,在外国同类产品的基础上,对我国新系列接触器CJ20—63A的磁系统进行设计,可以大大简化设计过程,节省新产品研制的费用和时间。  相似文献   
48.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民族社会结构的存在和发展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可实现的行动空间及空间生产基础,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生产与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即各民族交往的物质空间生产是基于共同利益与互惠发展的经济交往、各民族交流的符号空间生产是注重共有价值和情感寄托的文化交流、各民族交融的精神空间生产是强调生活互嵌和共生体验的精神交融。基于此,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应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交往,构建以平衡互惠为原则的多民族经济圈;促进民族乡土文化交流,发展以情感共鸣为重心的乡村文化中心;深化各族群众生活交融,规划以结构互嵌为内核的社区公共空间。通过上述路径,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49.
高甲布努瑶歌文本是瑶族用壮族古壮字传抄并以北部壮语方言为主要演述语言的民间口承文献。桂西北壮汉瑶三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征为群际接触提供重要场域,也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空间基础。受接触场景中政治、交通、经济与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清末民初桂西北壮汉瑶三族的群际接触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接触情况,其群际接触的中介变量包括群体间的依存关系、群际互动、群际情绪和认知因素等,这些中介变量所凝练出的历史经验对当前推动民族交流交融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0.
作为一种新型的民族事务治理方式,民族互嵌式治理涵盖了空间互嵌、生活互嵌、婚姻互嵌、文化互嵌和精神互嵌5个方面。公权引导、社会助力、群众参与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了民族互嵌式治理的基本运行逻辑。形势需要、中华文化、顶层设计与族际政治整合为民族互嵌式治理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构成了民族互嵌式治理的主要推进路径。民族互嵌式治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效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