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253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曹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接受西方戏剧,特别是西方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从而走上话剧创作道路,从其代表作《雷雨》《北京人》的戏剧结构、戏剧冲突、人物刻画和戏剧语言几方面,可以看出曹禺话剧创作的民族化过程。曹禺为中国的话剧艺术走向成熟做出了巨大努力,对戏剧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2.
戏曲艺术发展至明代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即南曲声腔盛行于大江南北,而北曲杂剧在南曲迅猛发展的冲击之下,呈消歇之势,并最终在万历年间成为绝响。然而,在这个由北而南总的发展趋势之中,焦竑却在其依经论乐思想的主导下,一主北曲,从而对晚明南曲尚辞藻、黜本色的流弊有所纠偏。  相似文献   
93.
考察脚色制的使用,既是研究其脚色与戏剧人物的对应,也是研究各门脚色在戏剧结构中的安排和功能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南戏《拜月亭》进行分析,对南戏脚色体制的相关理论提供佐证或提出修正。  相似文献   
94.
张衬 《殷都学刊》2006,(2):62-66
在我国古代,有“士为四民之首”之说,士子向来受人尊崇,但在元代,士子的地位不再那么神圣。科举制度的废除使他们没有了进入仕途的阶梯;卖官鬻爵,使得穷士子难以挤身仕途;世袭之风严重,使官职成为蒙古、色目人的传家宝。统治者对士子的轻视等原因,使得士子的社会地位在元代非常低下,从而使士子落魄和贫困,在三角恋爱的场面上当然不能和商人作有力的竞争,从而败下阵来。  相似文献   
95.
用韩礼德的语域理论简析黄梅戏的语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运用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从语境因素的语场、语旨、语式三方面简要分析黄梅戏这一戏剧曲目的语言特征。根据黄梅戏语言的地方性、喜剧性、雅俗共赏性特征与语域理论三要素之间的联系来探讨语域理论在戏曲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该文主要从儒家文化和市井文化的角度来论述元杂剧的妇女形象。元杂剧的部分妇女形象是传统闺阁文学和元代青楼文学交叉坐标上的产物,是既有传统妇女美德、又突破传统妇女某些思想局限的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当然,由于青楼文学的影响,元杂剧的部分妇女形象也有失真、庸俗的一面。  相似文献   
97.
歌剧的诞生与声乐器乐等姊妹艺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巴洛克时期音乐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巴洛克时期,歌剧首先在意大利产生后,并逐渐影响至法国、英国。本文着重介绍在巴洛克时期,歌剧在这些国家的发展概况及风格、流派。  相似文献   
98.
歌剧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它融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及美术于一体,把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至善尽美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成为在本质上区别于其它舞台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是现在各国通用的音乐作品的简称。  相似文献   
99.
新编历史潮剧《东吴郡主》对古老潮剧的创新与探索,既保留发扬古老潮剧的神韵,又革新传统、融入现代,做了大胆的探索和可贵的创新,对担纲该剧主角的青年演员的艺术创作予以赞赏和肯定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一些商榷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00.
新历史主义较多关注权力的争斗和人性的善恶,其代表人物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在论述文学社会功能的时候提出了“颠覆”和“抑制”两个概念。“颠覆”主要是指对当时社会主流统治意识的反叛,而“抑制”则指对颠覆力量的抑制,对当时主流统治意识的维护。正是在这两种力量的相互斗争消解过程中,人性得以充分展现。本文从新历史主义批评出发,通过实例,展示小说《京华烟云》中“颠覆”和“抑制”两种力量的碰撞,进而对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及其变幻莫测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