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64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贾平凹的小说对于性的描写与叙述,无论是在表现范围的广度上,还是在对性作意象性处理的深度上,都不囿于通常所界定的性描写范畴,而是把一般的性特征、涉性情节作意象化处理,通过不同作品对性意象的重复叙述,表达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的抽象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篇小说《沙家浜》作为对同名样板戏的改写,借解构"经典"之名,以时尚的"包装"来寻求卖点。其写作出发点是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下的平民主义写作立场。它通过对样板戏中"英雄人物"的戏谑化解构,给消费时代的大众读者提供了一套后现代商业文化色彩的文学快餐,同时也是当下文学写作精神困境的表征。  相似文献   
13.
游离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尴尬人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兴》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最新力作,是其关注农民工问题的心血之作。笔者以细读作品的方法,从刘高兴的肾、高跟皮鞋、箫和名字四个方面入手多角度地分析《高兴》中的主人公刘高兴,一个游离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尴尬人物。  相似文献   
14.
从贾樟柯导演的第一部长片电影《小武》开始,其作品多次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大奖,这与他坚持以现实主义风格创作是分不开的。他始终用冷静的思维和镜头语言,关注边缘人物的命运,描绘着这个真实世界所发生的故事。文章深入分析其电影《世界》抽象的叙事空间所要揭示的内涵,指出在“草根”情节和“乡愁”意识下,人在寻找自我和社会归属的同时迷失方向,从而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力而导致了社会的“断层”。  相似文献   
15.
明代乡村地域单位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都、保、区、里、社、屯等为重点,考述了明代乡级以下地域单位的主要类型、存在地区、历史渊源、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里甲组织之间的关系。澄清了目前明史界的某些误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在乡之下的“都”这一早在宋元时代就已定型的地域单位,是解决明初里甲编制中存在的人户标准与自然村落之间矛盾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6.
贾宝玉的原型究竟是谁,作为《红楼梦》研究的重要问题,学术界观点纷呈。笔者认为贾宝玉的原型可能是:明代靖难功臣荣国公张玉嫡长孙,英国公张辅嫡长子,早年职封勋卫,终因痴呆病发未能继承张氏世袭爵位的张忠。  相似文献   
17.
刘水云 《求是学刊》2007,34(3):117-122
由“家乐主人”、“家乐教习”、“观众顾曲家”三者通力合作而构成的明清家乐导演体系,改变了职业戏班“以优师之耳目为耳目”的重表演、轻导演的戏剧理念,实现了集体导演的构想。明清家乐完善的导演体制不仅促进了家乐艺术的繁荣,同时也推动了明清戏剧导演理论的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1977年 ,安徽阜阳双古堆 1号汉墓出土大批竹简 ,其中有 3枚木牍。 1号木牍应是一本单独的书 ,从内容上看 ,应是思孟学派纪录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著作 ,其时间当在《荀子》之前。《孔子家语》与 1号木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高兴》与《了不起的盖茨比》分别是中国作家贾平凹与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重要作品。尽管两位作家来自不同的文化与社会背景,但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消费文化对整个社会的穿透力,揭示了社会大众在消费文化的示范下人格的扭曲与行为的失常,展示了一幅社会转型时期东西方社会所呈现出来的共同画面:财富与精神的疏离、信仰与道德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的新作《高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农民进城”主题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它描摹了一个全景式丰富、多层面的民间社会,这里有下层农民工艰难的生存图景,也有他们不甘继续蛰居底层的抗争。贾氏的民间不仅是原生态、粗鄙的民间,更是充满魅性和艺术感染力的民间。在这一民间魅性世界中作家借助镜像塑造了众多相互映衬、对照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增添了小说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