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64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整体上看,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小说文本是纵欲主义欲望叙事的标本。他的写作代表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世俗化欲望书写与世纪末欲望本体化叙述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对贾平凹90年代以来小说文本中纵欲主义欲望观的综合因素进行系统的考察,力图揭示贾平凹在现代与传统二元对立下逐渐走向焦虑、浮躁与沉沦的具体原因,对形成其欲望叙事的文化心理特征及精神症候作一深度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以药家鑫案为例,通过分析我国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和影响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因素,进一步阐述了目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3.
贾平凹的序和后记,已经构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学景观。人们不仅可以从中窥探出贾平凹创作的心境,而且也可以看出他在文学创作上的艺术追求与艺术思考。梳理贾平凹初登文坛到至今的小说创作历程,我们可以从其小说创作的“序言”和“后记”中,发现贾平凹小说创作心境的流变,即前后经历了从激越到平和的嬗变。  相似文献   
104.
历史上贾岛困厄潦倒的境遇与元代文人剧作家的现实处境形成了异代沟通,无名氏的《招凉亭贾岛破风诗》在题材选取、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反映出元代文人在特殊境遇下的复杂心态。贾岛形象本身具有的特点为元代文人剧作家的改塑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剧中的贾岛已经成为凝聚了有元一代士子文人典型心态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5.
章培恒先生从年轻时起就接受马克思主义,一生服膺鲁迅的文艺思想。从贾植芳先生学习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和文学理论,接受五四精神的熏陶和现代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从朱东润先生学习古代文学和怀疑精神;从蒋天枢先生接受古代文史的基础训练,学习不曲学阿世、不人云亦云的精神。后来又汲取了日本汉学研究的成果和长处,从而在中国文学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人文科学领域里的一代大家,也成为复旦学术传统的优秀传人。  相似文献   
106.
吕思勉是我国现代史学大师,他在历史考据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吕思勉逾千万言的著述中,很大一部分是有关古史的考据文章。其中有的是专门的考据论文,大部分以读史札记的体裁写作,有的考据成果是有机融合在其著作中的。他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考据成就,跟他的学术求真的宗旨是分不开的,他认为学术的核心宗旨是求真,"治史旨在求真"。同时跟他广博的知识、清代学风的因袭、个人的嗜好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7.
敷衍小说《水浒传》故事的《偷甲记》是清初重要的传奇水浒剧。与《水浒传》相比,该剧虽然在思想观念上依然是褒扬忠义,但在某些细节上表现得更加复杂和深刻。《偷甲记》中梁山人物在价值观念上具有助行忠义、热衷政治和建功立业的共同特征,但几类人物之间仍存在微妙的差异。该剧明确提出了奸臣作乱于内是梁山聚义的重要原因,梁山人物对"盗贼"身份亦有了全新的认识。《偷甲记》继承了明代水浒戏士大夫化的价值取向,忠孝节义和功名事业依然是梁山人物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8.
"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生而衔来的一枚宝物,贯穿<红楼梦>的始终.它不只是一枚护身符,还是封建宗教、政治与道德的物化形态,也是贵族婚姻制度的代言,更是贵族自我危机中身份重建的寄托.看似没有生命的"通灵宝玉",却在贾宝玉的成长过程中,与其独特个性形成一种强烈的对立.表面体现的是以贾母、贾政为代表的封建家长与以贾宝玉为代表的贵放新青年之间的对立;实际体现的是没落封建贵族内部两种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对立;实质体现的则是没落封建礼教与新兴文化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109.
黄维樑 《云梦学刊》2007,28(2):90-93
在我国面临庞大的“文化赤字”的情势下,我们要重视以《文心雕龙》为高峰为重镇的中国文学理论。用《文心雕龙》的“六观法”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进行研究,可以打破中国传统文论“不重分析没有体系”的迷思(myth)。  相似文献   
110.
王青 《河北学刊》2007,27(3):102-106
上博简《容成氏》篇内容丰富,性质较为特殊,是了解战国社会思潮的一篇弥足珍贵的重要文献。关于其学派归属问题,大致有儒家、墨家、纵横家等不同说法。分析是篇内容,可以看到,其理论思想与儒家的《大戴礼记.少闲》篇非常相似,而与《墨子.非攻》篇相乖戾。《容成氏》篇所宣扬的理想社会与《礼记.礼运》篇相一致,是篇力求借助讲述古史来阐述尧舜禅让和汤武革命,而这正是儒家理论中的两大基本思路。从《容成氏》篇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七十子后学发展传统儒学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