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6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26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711篇
理论方法论   128篇
综合类   3709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454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331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从人性的角度来探讨奥尼尔后期戏剧的创作主题,像白日梦这一精神现象,在奥尼尔的创作中具有独特的表现及深刻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格非的《敌人》,精巧地编织故事,并以其特有的叙事方式构筑了一个巨大的叙述怪圈,整个阅读过程就如进入情节的重复和空缺所构成的一个故事的迷宫,而同时在这些故事的谜语里面又进行着对历史真相和人性本相的追问和质疑,由此对历史的真相进行解读释疑,诉求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993.
从喜剧性的类型看,小品《不差钱》属于康德、黑格尔以来的一些文艺理论认识到并标举出的"辩证的肯定性喜剧"。这类喜剧与莫里哀《达尔杜弗》、果戈理《钦差大臣》一类"彻底的否定性喜剧"有很大区别,其价值不仅在于提供娱乐,也在于传达人性内容。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其人性内容是"人的一般本性"的胜利,即"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都有必要的社会活动场所来显露他的重要的生命力",而"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中的"异化"成分则突然转化为虚无,因此引发人们的笑声。  相似文献   
994.
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从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步加深、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995.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同自然界在“存在论”上的一体性,为保护自然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指明了总体方向;并从实践论角度指明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保护自然环境的结合点,为生态危机提供了方法论。  相似文献   
996.
庄子以“至人”为理想人格 ,其特征是 :与天为一、无为无己、形全精复。其中流露出的美学思想正是当代高校美育所要借鉴的 :至人最美 ,至人之美突出精神美 ,知识分子通过“坐忘”而成至人。  相似文献   
997.
我国《物权法》关于物权法定原则的内涵包含了种类、内容、公示方法和效力法定四个方面。物权法定原则的正当性在于其价值的合理性,其法理基础在于物权的绝对性要求,其社会基础在于我国公有制的现实国情。虽然物权法定原则有其固有的保守缺陷,但物权法定原则并不意味着物权类型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因而将物权法定作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必须加以坚持。  相似文献   
998.
金融期货与期权市场监管制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期货和期权市场的监管制度是该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是包括交易所自律监管、行业自律监管和国家监管在内的两种性质的三级监管制度。监管制度的价值在于秩序、效率和公平。  相似文献   
999.
可持续发展,从全方位看,不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意味着经济、社会、文化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和和谐发展.因此,除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外,必须关注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问题、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问题,这些都相互依存,不能相互替代.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大概念,一定要多管齐下,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000.
快速城市化的中国处于建构城市意义、城市秩序的关键期。城市是一个空间有机体,是人类文明要素的空间化有机聚集;城市意义是城市有机体的伦理纽带,一个没有意义归属的城市将充满风险、冲突频发。在建构城市物质形态的同时,使城市整合为一个有秩序的意义共同体,是实现城市可持续繁荣的内在要求。重构城市空间,从城市物性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的整合性与互动性出发,建构合理的“空间—伦理生态”,是建构城市秩序的重要现实路径;以社区、社会组织等为载体,合理推进以意义为纽带的集体行动,是建构城市秩序的重要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