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4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先秦儒家的农业思想内容广泛,包括农本、土地制度、农业政策和措施以及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等观点,这些思想促进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着先秦之后的儒家农业观,并倡导了传统农学中的"三才"理论,启发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2.
鹖冠子为战国晚期楚国人,其著作《鹖冠子》是成书于战国晚期中后期的一本先秦古籍。虽然对《鹖冠子》一书,吕思勉、李学勤、吴光、孙以楷等先生已确证其非为伪书,但是也并非如许多学者所言为黄老著作,而应该是先秦杂家的著作。对《鹖冠子》的重新定位研究,对于认识战国秦汉之际南北文化的交流、中国哲学以及整个文化思想学术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3.
战国时期,墨家学说在传播中不断得到普及和接受,墨家学派在学术传播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先秦时期的显学。诸侯之间相对独立的政治格局、招贤纳能的社会环境,以及广阔的地域空间都给墨学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通过墨家学者不断努力和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墨家学说由地域文化上升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并在传播中呈现出独有的特征。墨学的传播对先秦文化和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4.
先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兴盛阶段,诸子百家的原创思想基本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学术格局。《庄子·天下篇》撰成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问世于东汉前期,是现今所见总结评述先秦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但因二者的历史背景与学术话语的不同,评论诸子的学术视野与思想宗旨不同,故《天下篇》立足于“道术”以品骘诸子,而《艺文志》以“方术”胪列百家,以致形成二者迥然不同的学术分野,对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宗族救助是我国传统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时期,宗族是以九族为限,上至高祖,下至玄孙,所有的社会成员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宗族网络之中。宗族成员之间要互帮互助,扶危济困。救助的主要内容有救助贫困的族人、孤子及丧葬救助等。先秦时期的宗族救助对于加强宗族团结,维护宗族的生存与繁衍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6.
游牧文化在历史上曾占有重要地位,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鉴于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结构和它们远胜于农耕民族的活动迁徙能力,因此研究早期游牧文化应放眼于更为广阔的地理和历史背景之下,更多地从全局的角度考虑。先秦时代的云南,由于地理气候的特点,畜牧业发达,游牧人群的活动十分活跃。塞人是较早进入云南的游牧族群之一,他们的出现和欧亚草原地区游牧文化的兴起有密切的联系。从历史文献、考古发掘以及西南地区的岩画,都可以看出在先秦时期游牧文化在云南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67.
纵观古代文章分类史,要建立科学的文体学,提出能反映我国文体实际又具有现代科学性的文体分类办法,既要对当前的文体发展情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也要对国外文章分类方面的研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还得弄清我国古代文章分类的发展过程和有关理论,对文体作分级划分,是一种可取的办法。由于我国文体分类问题比较复杂,除了分类学的一般原则之外,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将功用和表现方式结合起来;第二,应采用多级分类的办法;第三,要考虑到我国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必须要有现代性;第四,不能层次太多。分类太繁,不然不易掌握。  相似文献   
68.
试论先秦诸子学说的共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百家虽然流派众多,各家思想主张颇为复杂,但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考察,仍可清晰地发现各家学说有着一些相近的特色。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以政治为中心建构其理论体系,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排他倾向,在论证学说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托古”心态。这些特征的形成与诸子学说继承的文化遗产,即西周王朝的贵族文化的垄断形式——王官之学是有一定联系的。  相似文献   
69.
先秦学者( 史称先秦诸子)在研究管理问题时, 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当时的理论, 而仁与义是当时思想理论界中最有影响的两种哲学思想, 因此在先秦学者的管理思想中充满了仁义哲学。他们认为, 仁义在管理工作中是一种管理原则, 只要管理者按这种管理原则去推行管理, 就一定能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起来, 从而取得管理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70.
先秦诸子散文,为中国散文奠基。独抒新见,立一家之“说”;风格各异,成一家之“体”;情采纷呈,显一家之“文”:是千恣百态的先秦诸子散文表现的鲜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